龙游华西园的“七人组”,聊聊他们的故事~
分享到: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你知道什么是业委会吗?

你知道业委会和物业有什么区别吗?

龙游华西园小区

作为老小区之一

经历了业委会从无到有的转变

有了业委会后的华西园是怎么样的?

业委会成立以后遇到了哪些问题?

业委会如何更规范?

小区难题怎么破?

......


今天,就以华西园小区业委会主任

翁耀清两年的工作经历

来聊一聊业委会的那些事儿


(一)矛盾
1月10日,腊八。
 
翁耀清正在向华西园小区的保安们,了解小区内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最近太忙了,疫情又严重,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翁耀清说,本来打算在腊八节举办一个活动,也没有时间去安排。
 


说着,翁耀清走进了刚建好的业委会办公室内。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墙面进行了简单的装饰。2年前业委会就成立了,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办公场所,近期才整理出了一个办公室。
 
华西园是龙游的老小区之一,南门面向太平路,北门面向文化路,西门面向人民路,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是一条文化路到太平路的“大通道”。在管理上,“先天”就存在困难。小区最初由物业管理,总体上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仅停留在“住有所需”上,还要求“住要宜居”,再加上居民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小区内乱停车、停车位不够等问题突出。业主们经常被堵在小区门口,很容易引起矛盾,你一句、我一句的,不仅影响各自心情,也影响小区名声。
 


祝丽华已经在华西园小区住了28年。“小区是自己的家,搞成这样自然是不开心的。”一碰到下雨天,堵车的情况更严重,即使是走路,打着伞,也要侧过身子,才能从门口挤进去。
 
业主纷纷投诉,但沟通效果不佳,与物业公司产生了诸多纠纷。双方矛盾升级,不仅是停车问题,各项收费问题都爆发出来,僵持不下。
 


就像1991年,深圳市天景花园小区因电力纠纷催生国内首家业委会一样,经过细致讨论和筹备,2020年1月上旬,华西园民主选举出了业委会。由业主们投票,选定翁耀清等7人为业委员成员,翁耀清为主任。


(二)考验

老兵出身的翁耀清,1996年就住进了华西园,也是“老住户”。对于小区的这些问题,他一直以来都很想帮助解决。


翁耀清说,他有心想当这个业委会主任,但绝不是为了钱。按照规定,业委员成员属于义务工作,只能适当拿补贴,不存在工资之说。翁耀清和其他成员们,只是抱着想把自己的家变得更好的初心成立这个组织。在之后,各种账目都进行公开。“很多人也会说我们要‘捞油水’,但身正不怕影子斜。”



小区业委会成员7名,刚成立时,他们是龙游最年轻的业委会队伍。除了56岁的翁耀清,其他都是四十来岁。


刚一“上任”,翁耀清和他的团队就遇到了爆发的疫情。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他们提出要封闭小区管理。“我们是龙游第一个提出要这么做的小区。”虽然事后证明,这个举措非常明智,然而在当时却受到了不少阻碍。


翁耀清等人只好加强宣传,消除居民疑惑;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做好人员登记,严格车辆进出。谁想到,“一举两得”,如此一来,也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了小区停车难题。随后,他们讨论将小区细致划分,落实车位,还安装了小区道闸栏杆。但因为刚上任,资金有限,很多事情,他们都不得不自己解决。



靠开出租车为生的业主邹林刚,也是业委会的副主任。平时工作繁忙,但只要翁耀清一个电话,他就立马回来。小区要装道闸,需要他帮忙,他就停下了自己手上的活。怕妻子发现,他不敢把出租车停在小区门口。“因为我们是义务劳动,一开始家人总是有点意见,我老婆曾还气得不给我烧饭呢。”翁耀清打趣道。



但他们想改善小区的心并没有发生动摇。划车位、制定规则等一系列合理又规范的操作,让华西园小区发生了大改变。业主代表梅志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确是从小区出发考虑问题。”梅志敏是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空闲,因此也参与到了业委会工作中来,负责巡逻工作。



(三)目标

除了业主代表梅志敏的加入,业委会还组织小区居民们成立了三支队伍:退伍军人志愿队、巡逻安全队、大妈队。“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翁耀清说,人人参与的氛围让他在这条道路上才走得越来越有信心了。



如今,再走进华西园小区,道路畅通、地面整洁。为了方便业主们接送孩子,业委会还在北门出入口安装了雨棚。将近年关,业委会也准备将红灯笼打开,营造过年氛围。“这些灯笼的灯罩,都是大妈队自己做的。”翁耀清欣慰地说,多亏了有一个团结的队伍和住户们的支持。



新的业委会一上任,相当于推翻了过去的规则。本来以为会是一个难关,没想到这800多户住户,都没有对业委会不满。“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很感谢住户们的信任。

为了不辜负住户们的信任,业委会在之后更认真地履职。他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红袖章,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华西园是老小区,相对而言也有比较多的老年住户。想到这个,业委会还特意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了资金,建立了老年活动室,让他们能有一个地方活动活动、聊聊天、喝喝茶。渐渐地,他们的这些举措,也受到了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这是翁耀清没有想到的,“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剂‘强心剂’。”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为业委会规划了更清晰的目标——以华岗为元素,争取向未来社区靠近。“这样老年人看病、吃饭,就简单很多了。”






  自1991年国内首家业委会成立以来,业委会成立难、履职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华西园小区业委会是众多业委会中的一个缩影,遇到的各种麻烦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启动难、筹备难、备案难、决策难、换届难、监管难……都是他们会遇到的问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业委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唯有各方联动,持续创新,加强监管,沟通好、协商好,让业主们真正成为小区的主人,才能让业委会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 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