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气!他想个人创办龙游地质博物馆~
分享到:


一块石头
可以刻出花来
一块石头
可以交到一群朋友
一块石头
可以解决聋哑学生就业
一块石头
可以推广龙游
这块石头,到底是什么石头?
(一)“化腐朽为神奇”



12月20日,白炽灯下,水滴一点点落在黄蜡石上,毛正浩正拿着一把像钻头一样的机器,一笔笔地勾勒。单看毛正浩的样子,人高马大,根本想不到,他这样“汉子”的外表下,居然有如此巧手。
 
“你们看,石头紫色的这部分,其实本来是杂质。”但根据此,毛正浩想出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以“紫气东来”为主题,雕刻一幅老子画像图。
 



石头在他的手下,是有生命的。在毛正浩看来,每一块石头,就像人一样,都各不相同。而让这些石头,在自己的手下焕发出另一种光芒,是他和工作室的伙伴们,正在做的事。
 
他们的工作室在龙游城西的一栋农房里,说是工作室,但更像一个加工厂。成员有3人,除了毛正浩以外,林伟主要负责雕刻,邱子敬负责设计和电脑绘图。在与毛正浩交谈时,林伟一心只扑在自己的作品上,等交谈完后,他才站起来,两眼已经布满了血丝。
 


雕刻是个细活儿,有一处雕错,整块石头就没法用了。因此他们必须在白炽灯底下才能看清楚,但这种强光对他们的眼睛伤害很大。毛正浩前段时间去更换驾驶证,才知道原来2.0的视力已经下降到0.6了。
 
除了灯光外,还要防止粉尘飞扬对呼吸道的影响,所以在雕刻时一定要有水。因此很多石雕师傅,都有风湿病。特别是冬天,水滴一直滴在手上,冷得受不了。毛正浩说,刚踏入这一行时,或许只是抱着想赚钱的心态,但一直坚持到现在,靠的还是自己对石雕、石头的热爱。


(二)“玉不琢不成器”



毛正浩开始做石雕,是2008年的事情。但在此之前,早已埋下了伏笔。
 
毛正浩出生于1981年,2002年毕业后去了深圳的一家包装公司,主要工作包括城市建筑雕塑和建模等。公司与迪士尼等大型企业合作,“你们以前买的迪士尼玩具,可能有些都是我做的。”毛正浩打趣道。
 


2008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毛正浩就回到了龙游。回来时,他还是踌躇满志,觉得凭自己在深圳磨练出的手艺,想在龙游“混口饭吃”,再简单不过。于是,他在龙游城里租了家店面做雕塑,结果大家只来看他“表演”,真正下订单的寥寥无几。
 
正当他垂头丧气时,毛正浩听说大家都在寻找一种特殊的石头“黄蜡石”。
 


“一块好的黄蜡石能卖两三万呢。”就这样,毛正浩也一头扎进了这“淘石热”里。黄蜡石其实是一个大的品类,其中包含着各种级别的黄蜡石,品质良好的黄蜡石又名黄龙玉。黄龙玉是中华瑰宝,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而龙游是优质黄蜡石资源的主产地。
 
黄蜡石主要以赏石、随形的方式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其石性较重难以雕刻,原汁原味的玩法对于黄蜡石则更为合适!


黄龙玉应了那句“玉不琢不成器”,其硬度优秀更适合雕刻成器,盘玩价值与收藏价值更加高一些但当时龙游黄蜡石雕刻技术还不成熟,连专门的机器都没有。
 
于是,毛正浩就前往苏州、福州等地进行学习。没有接受过专业石雕训练的他,居然一咬牙,就把切割机等机器买了回来,成为了龙游“吃螃蟹”的人。好在之前有雕刻的基础,石雕对毛正浩来说并不算太难。



(三)“有朋自远方来”



雕刻过的黄蜡石,美轮美奂,吸引了更多“石客”的参与。2010年,龙游举办了首届黄龙玉赏石文化博览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新疆、宁夏、、安徽、广西、云南和丹东等30多个省市3000多名“石迷”汇聚龙游。他们以石会友,给龙游带来了新人气。
 
如今,黄龙玉赏石文化博览会已经举办了十届。在这些博览会中,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忙前忙后。他就是毛正浩,“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很喜欢交朋友,也很爱操心。”慢慢地,毛正浩还成为了龙游黄龙玉协会的秘书长,承担的责任更多了。
 


而且以黄蜡石为切口,毛正浩了解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石头。不局限于黄蜡石,在他们的“石友圈”里,一有新石头的讯息出现,毛正浩就马不停蹄地去“寻宝”。
 
国内几乎各地都去过,还去过越南、老挝、莫桑比克......这样的经历让毛正浩练就了一双寻好石的慧眼,还充实了不少“石知识”。
 


“见石识广”的毛正浩,更觉得挖掘本地的石材,让龙游黄蜡石为更多人所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于是,他萌生了要创办一个龙游地质博物馆的想法。“现在还在筹备,希望未来能有这样的机会。”
 


不仅是石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也是毛正浩所关心的。将玉石产业化以后,毛正浩积极参与衢州玉雕班培训,与特教学校合作,将工作室作为培训班使用,为残疾学生提供学习的基地。聋哑学生学习雕刻技术,比一般人还要有优势,因为他们能更专心。将这种石雕技术,传承给这些学生,还能促进他们的就业。


除了黄蜡石,在毛正浩的工作台上,一块猫爪形状的砚台格外显眼。“这是我们最近正在打造的品牌——衢砚”,“衢砚”所用原料为开化砚,全皮籽料、纹如玳瑁、色墨坚润,具有悠久的历史。



之所以打造新品牌,一方面是由于如今黄蜡石储量越来越少,需要进行“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现在对文创品牌的关注。2019年,毛正浩参加了“礼遇衢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他和伙伴们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了三套方案。



在此次文创大赛中,毛正浩选用了七块开化石砚,以《衢州七贤·文房七宝》为名,挖掘了七位衢州名人,将它们的故事雕刻在砚石上,获得了金奖。拿了金奖以后,对毛正浩来说,是一次肯定,他就萌生了想要打造“衢砚”品牌的想法。而早年在深圳打拼的经历,也让毛正浩更加重视IP、品牌的重要性。

如果这个品牌能够申请下来,毛正浩打算将龙游的山山水水,都雕刻在砚台上,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石头了解龙游。


记者 | 傅程 李逐原
编辑 | 邵美霞  傅程
监制 | 章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