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咩咩咩......”12月7日,在模环乡刘家村弘洋牧业羊场,原本怕人的羊群,看到绿色的庞然大物,竟十分兴奋,纷纷探出头来。
原来,这辆绿色的车子里,装的是羊儿们的粮食。“我们现在采用无人喂养。”羊场主王阳介绍。

面前的这名羊场主,戴着一副时髦的眼睛,穿着衬衫夹克,和印象中的养羊人完全不同。
而他今年新建的羊场,也与他的“气质”相匹配,虽然目前只造好了1座羊舍,圈养了1000多只湖羊。等到3座羊舍都建设完成,就能养6000多只。
现代化的羊舍有多厉害?
自动饲草搅拌机将饲料搅拌好,运送到绿色的无人喂料运输车里。每天早上7点,下午3点,只要20分钟,就能将所有的饲料喂养完毕。这大大缩短喂料时间,节省人力,工作相比之前轻松不少,两个人就能养三四千只羊。

湖羊住进新羊舍,每天早上6点多王阳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手机监控,凭借多年养殖经验,他很快就能发现小羊们的状态是好是坏。一旦发现有小羊蔫头耷脑的,就马上把它和其他羊分开。

“这一区域是之前发烧的羊,现在已经活蹦乱跳了。”王阳指着这些羊,完全一副“羊专家”的模样。要说他与羊的缘分,或许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阳出生于“养殖世家”,他爷爷辈就从事养殖行业,家里养过鸡、鸭,也养过猪,父亲、叔叔都以养猪为生。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大学时王阳也选择了与养殖相关的专业。2011年毕业以后,宁波一家公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2013年,全省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当时王阳父亲作为党员,带头拆了自家猪场。有污染自然要治理,但不意味着生活就不继续。村里的干部多次与王阳一家商量,能不能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阳只好辞去原本的工作,抱着把家里事业继承下去的想法,回到了老家,“我们家搞了一辈子的养殖,如果不干这行,还能做什么?”
专业出身的王阳,在朋友建议下,来到湖州考察湖羊养殖。他发现相比于养猪,养羊几乎可以做到无污染,而且传染病少、行情稳定。虽然当时龙游并没有人大规模圈养湖羊,王阳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说干就干,当下就引进600多只湖羊,王阳还想了一个主意,将原本猪场改造成简易羊舍。

就当练练手,对待这600多只湖羊,王阳都亲力亲为,专业知识再加上父亲多年来的养殖经验,这对“父子兵”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一个大学生回乡养羊,质疑自然是少不了的,“多浪费啊,还在这么偏僻的地方。”面对这些疑问,王阳说他不在乎,“在做这件事情时,我就是抱着一定会成功的决心。”
然而,当王阳踌躇满志时,却迎来了羊价的低迷。“觉得有点打击,毕竟是刚开始创业。”王阳坦言,当时有点灰心,但也没放弃。见过猪价三四块的时候,也见过所有的猪染病死掉......对于这种情况,王阳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养殖行业的收益是长期的,没有三四年的沉淀,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王阳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不同的销售方向,除了销售肉羊、种羊,羊粪、羊毛,每年春节前,王阳还宰杀活羊卖羊肉,其利润比单纯卖活羊每只可增加二三百元。几年努力下来,从最初简易羊舍到饲养规模达4000只的养羊场,再到目前的新羊场;种羊最远销售到新疆,丽水、松阳、慈溪等周边地区也有源源不断的订单……

不同于父辈们“闭门造车”的养殖法,王阳对于信息方面特别敏感,经常学习,接触新的事物。他了解到羊奶最接近人奶,营养成分超过牛奶,但全省奶山羊养殖场并不多。2017年,王阳从临安引进了60只“萨能”奶山羊,每天向龙游县城的客户提供300瓶羊奶,还与杭州树兰医院达成每日至少供应羊奶300瓶的协议。

除了扩大销量渠道,在降低成本上,王阳也下了很多心思。充分利用龙游本地资源,收集田间废弃秸秆、笋壳、中草药药渣、废弃豆腐渣、废弃酒糟等农资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加工成青饲料用以喂养湖羊。这种天然饲料,不仅降低销售成本,还很环保,既解决了废弃秸秆等回收问题,还能降低养殖排泄物污染。

在这样的势头下,王阳开拓了“公司+农户”的新模式。几乎每星期都有想要养羊的农户,前来学习,王阳对他们提供免费指导。
横山镇有两个羊场,都是从2015年左右就与王阳合作,由他提供种羊和技术以及饲料,并且承诺,“卖不完的羊,我来帮你们卖。”两个羊场的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多只扩大到了1000来只。
这样一来,王阳的羊进一步扩了养殖规模,优化养殖模式,而且还提高农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为了更好发展这种模式,下一步王阳会花更多的心思在种羊养育上,提高技术、优化品种,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养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