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龙游兰石村村中心空地上,夏日的暑气在村民手上摇的扇子里,渐渐散去。
“大家快来看电影啦!”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一声清脆的叫喊,打破了宁静。电影《我的长征》的影像在白色幕布上显现......
19点的夏日夜晚,天还有点微微亮,远方的云彩也还在探头探脑,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就像一部播放着的胶片电影。在一天就要结束之时,正是何家人每天的开工之时。


只要有电影放,下午四点就是何家人的晚饭时间。早早吃了饭,他们才能开始准备放映设备。塑料凳、展板、电风扇、消毒水......大大小小的东西,装满了何平的面包车。车顶上绑着一个红色高音喇叭,喇叭里传来温柔的女声,“今天晚上放电影,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这是何平的老婆钱群智的声音,从2018年开始,钱群智辞去工作,正式加入丈夫何平和公公何渭奎的何氏电影公司。这个已经在龙游小有名气的父子电影放映队,从此就转换成了“夫妻档”。
只要天气不差,两人就从龙游县塔石镇何村村的家里出发,去镇上文化礼堂放电影。这次,来到兰石村,也是给负责兰石村的放映员“顶班”。但无论是在哪个场地,他们都坚持要让村民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虽然是露天电影,但钱群智和何平坚持要多花半个小时来搭棚子。这样,有风来时才不会一摇一晃。做完这些,调试好设备,电影正式开播,何平就默默地坐到放映机旁,观察放映的情况。钱群智则在人群的最后,注视着,时不时也和村民交流两句,问问他们爱看哪些电影,想看哪些电影。
村民缪彩珠已早早地坐在小凳上等候,“我们从小就在这一块看电影,一直看到现在。”她开玩笑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但村里的老人居多,大家都聚在一起看看电影,彼此有个伴儿,夜晚都显得没有那么漫长。
一个晚上要放两场电影,再收拾收拾东西,经常工作到接近零点。除此之外,还要排片、订片、监督全县各个地方的放映情况。钱群智说,在别人眼中,这份工作既悠闲又轻松,但其中的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随着网络普及,电视、电影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露天电影也早已从原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变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钱群智还要辞去工作,加入到放映员的队伍中来?
一开始,这只是何渭奎的想法。儿子何平为人老实憨厚,在放映技术上绝对没问题,但还缺少一个可以统筹规划的人。想来想去,何渭奎觉得儿媳钱群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前不久,在龙游县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红色电影展映启动仪式上,留着短发、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的钱群智的一席讲话,赢得了一众点赞。何谓奎讲起钱群智那天的表现,竖起大拇指,洋溢出满满的骄傲。
面对公公的夸奖,钱群智淡淡一笑,她说,“其实我也是被公公的情怀打动的。”何渭奎当了一辈子的放映员,经常和其他放映员说,“放映员是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的,我们的职责,就是把每部电影作品传播好、放映好。”
1955年出生的何渭奎,1973年就成了当时塔石公社的电影放映员。那是电影放映员的黄金时代,既辛苦又开心。老何还是小何,每天奔走在龙游的各个村镇,只要天不下雨,就要带着重达三四十公斤的胶带,推着独轮车走10公里路的情景是常态。
只要他到的地方,那一定是“人山人海”,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爬树的、还有上屋顶的。那时,电影经常要放一夜,听到广播里“东方红、太阳升”唱起来时,人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讲起当时的情景,老何的眼里带着光。
1993年,随着网络逐渐普及,露天电影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村里的干部也给老何介绍过其他的工作,但老何还是爱电影,爱放电影。爱到哪怕自己的牙齿痛到饭也吃不下,他也要去放电影。“哪怕只有一个人看,我也要放!”
正是因为心疼自己的爸爸,何平从杭州回到了龙游。
两父子,就这样互相“搀扶”着。
2016年,浙江率先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实施放映机制的公开招标试点,明确了对放映服务承接者的要求。金华有一公司,想在龙游试水。
这一来,不仅老何自己会丢了工作,和他一样干了许多年的放映员们,又该何去何从?失眠了好一段时间,40多年来的浮浮沉沉,像一部部电影一样,在老何的脑袋里反复上演。放映设备更新换代了一套又一套,但村民眼里对电影喜爱的光,却没有变。
想到这里,老何决定,要去投标。老何和儿子一起注册“何氏放映公司”,将龙游8支放映队纳入其中,并根据他40多年来的放映经验和对村民们观影习惯的了解,托人制作了详细的标书,与其他三家单位一起竞争标的,一举中标。
(2007年,鲍卫东摄)
中标以后,老何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以前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现在要保证全县每年至少3100场电影。8支放映队,一共11个放映员,其中还有不少是老何以前的同事,他们一辈子只干这一行。
放映员更重视关心自己的服务质量、老百姓的口碑。团结起来,策划戏曲电影节、红色电影周活动。还将这些节目带进了龙游最偏远乡村庙下乡的龙南敬老院。
庙下乡地理位置偏远,加上山路崎岖,留在乡里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平时十分寂寞,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只有看电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大家凑在一起,能够聊聊天,拉拉家常,就很幸福。再加上放映一些老年人喜欢看的戏曲片、抗战片,更能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质量。
关于放电影,老何一家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前几年,他们去村里放电影时,常有村民来“抱怨”,“大家都去看电影了,都没人和我打牌、搓麻将了。”“我放了一辈子电影,很多小孩都是看我的电影长大的。”现在,老何出门办事,经常会遇到一些“熟人”,跟他讲述以前看他放电影的故事。
老何说,除了故事片,公益电影放映也是重要的宣传平台。不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禁毒禁赌、安全生产的宣传片,都通过这个平台抵达老百姓心中。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龙游县结合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将流动放映由户外向室内、由流动向固定发展。“过去看公益电影要看‘缘分’,现在固定了每个月就是那么几天、就是这个地点,你来,就有电影看。”
只要有人看,电影就不散场。如今,何家的“放映棒”交接到了儿子儿媳手上,有时一家人在饭桌上聊起放映,老何总会时不时对儿媳提点一句说,“你要快快长大呀。”
“现在是我们在做这件事了,以后也会坚持做下去。”钱群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