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她大伯哥真的是没话说的,
哪怕我们对自己的父母,
都没有她这么好的耐心。
她和她老公、一家人的心都很好。”
走进龙游县横山镇下厅自然村,打听刘素玲家的具体位置,村民姜树梅一提起此人就情不自禁地说起了她的故事——
今年已经70岁的刘素玲,作为弟媳,一直像亲妹妹一样照顾失明的大伯哥(丈夫的哥哥)张志明。十几年如一日,在细微处见真情。
4月13日上午,雨水刚刚打湿过的下厅格外静谧,与集镇的熙熙攘攘形成了鲜明对比。沿着小路往上,就是刘素玲家,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些许菜和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一栋看起来还不错的农村“小洋房”,里面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但在这样“体面”的背后,还有一间小小的房屋,需要走进房子内,才能看到。“我们怕他走丢,只留了一个小门。”原来,这就是张志明住的地方。此刻,吃完早饭的张志明正慢慢地剥开橘子,一点点地吃着。打开灯,一时间,他有些难以适应,眼角流下一点眼泪。
许是因为常年待在室内,和75岁的大伯哥相比,古稀之年的刘素玲反而黝黑了点。她已头发花白,穿着一件红外套,忙里忙外,一会给张志明烧饭,一会给他洗脸……说起大伯哥,她很平静了,似乎已经习惯了当前快节奏的生活。
每天早上天不亮,刘素玲就要起床,先去地里干点零碎活,7点返回家中做早饭,为大伯哥洗漱完毕再收拾家务。中午,准时做饭,继续照顾老人吃饭。晚上只要大伯哥房间传来响声,她要立即起床查看,有时一夜要起来好几次。平日里,还要给大伯换衣服、被褥,洗脚……日子过得就像轱辘似的转个不停。
“我们现在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已经很好了。以前我们过得是真的苦。”和从前的日子一比,刘素玲已经很满意当下的生活。
刘素玲是横山镇塔下叶村人,20岁时嫁给张志新。张志新共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张志明是他二哥。一大家子人就挤在小小的土房里。因为家里男的多,家庭条件又差,她开玩笑说那时经常饭也“抢”不到吃。
年轻时张志明在地里干农活,不小心扎了脚,加上家庭条件艰苦也没钱医治,“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影响了精神,整个人都有点迷迷糊糊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智力又受到损害,如此一来,张志明一直都没有结婚。张家分家以后,他就在离张志新家不远的一间泥瓦房里一个人生活。
“之前他自己还会干点农活,家务也会收拾,我们有时去帮帮他。”一直到十几年前,张志明都还算能自理。
可是好景不长,2005年,张志明的眼睛慢慢地看不见了。
一直以来,张志新脾气温和,从不对他的兄弟们红脸,也从不和他们争吵。嫁入张家后,刘素玲也被丈夫对兄弟的这份手足情所感染。
“一个人没人管太可怜了,我们把他接过来吧。”那天,刘素玲的这个决定,让张志新心里充满了温暖。
张志明来到弟弟家时,也是刚刚失明的阶段。那段时间,他心情一直不好,脾气一度很暴躁。不让他出门,他也生气;叫他出门,他也生气。没喂他吃东西,他还生气;喂他吃东西,他又生气……
“突然看不见东西了,他自己心里也有气。”刘素玲也知道大伯哥心里的苦,尽量不往心里去。
虽然身体上辛苦,但这么多年来,刘素玲总说自己还是有很多收获的。譬如,在他们夫妻的影响下,一儿两女都很善良,懂得父母恩,注重手足情。现在张志明住的房子就是儿子出钱造的,“他很心疼大伯,都和我们说大伯这么可怜,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张志新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平时话也不多,对于老伴刘素玲的好,他心里都记着,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如今回忆起当初的这个决定,张志新有许多感慨。他坦言,当年看到二哥遭遇的这一切,作为兄弟,肯定着急也心疼。虽然当时心里想了好几十遍,把他接过来同住,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下了。“她太不容易了,嫁到我们家来,又要帮着干活,又要照顾老小。”
原来,刘素玲照顾二哥,已属于她在张家照顾的“第三代人”了。当年,刚嫁到张家,她就开始照顾张志新的奶奶,“一天三顿饭菜,都要送上去,水也要挑上去。”奶奶过世以后,又要照顾公公婆婆。有一年碾米时,公公不小心摔倒,腿卷进了碾米机里,只剩下了半条腿。后来,在大多数时间里,也都是她在照顾。
以前的条件很差,端屎端尿这种活儿都要亲自干。“哪怕是现在,因为哥哥的智力也有一点问题,还是要帮他处理。”有一次,刘素玲从地里干农活回来,看到二哥慌忙将床单往床底下塞,她从床底下拿出了床单,这才发现床单上都是大便,床单臭烘烘的,她赶紧拿出去将床单清洗干净……“二哥脾气不好,老伴这样照顾是不容易的。”张志新淡淡地说。
第一次听老伴这样“表扬”自己,刘素玲倒有点害羞了:“没办法的,不可能不管的,而且这么多人里面,还是要属哥哥最可怜。”
关于未来,刘素玲也做过盘算。其实,曾想过把二哥送到养老院,但总觉得不放心,毕竟大伯哥脾气比较倔,“自己家人照顾更好点。”眼下,刘素玲就希望和老伴身体健健康康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起照顾好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