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新时代创新理论有效传播的生动实践,这是一堂接地气聚人心的开放思政课。
一支闪耀青春活力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最近一段时间成了“网红”。这支发端于龙游的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以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如星火燎原迅速在三衢大地开花。宣讲团成员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课搬到农家大院、村社广场、田间地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这是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可喜探索,也是衢州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争当示范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如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以创新的勇气和实际成效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回答。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靠物质力量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越是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越是接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越需要全国人民紧跟党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凝聚党心民心,振奋民族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活的行动理论”,为群众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崇高而艰巨的使命任务,这也是“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为谁讲”的问题。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让宣讲走近百姓身边,就是最好的践行。在宣讲中,坚持以百姓为中心,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人民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对不同层面的受众对象,坚持精准分类、精准施策,上下联动,有效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吸引力,确保理论宣讲贴近生活、回应现实、深入人心。
聚焦群众关切,解决“讲什么”的问题。“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年轻有知识有信仰的宣讲者是优秀的理论传播人,同时也应是先人一步的学习者。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心工作、当地实际和群众的经历感受,以小切口反映大政策,以小故事讲好大发展,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浙江故事、衢州故事。“讲什么”还要根据基层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和群众生活中的关切,用“短平快”的宣讲取代“高大上”的说理,以“人物+故事+互动”等新模式,让党员群众“下单点菜”,以“共情”达到“共鸣”。
注重创新,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我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我的口袋。”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在宣讲方式上多下功夫,让受众爱听愿听、听得进去。这就要求宣讲人员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以党员、群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进行宣讲。不断创新宣讲载体,搭建立体传播矩阵,力求在理论宣讲上不停做加法,积极融合艺术和新媒体等普通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元素转变宣讲话语方式,让理论宣讲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多开发群众欢迎的宣讲产品,实现产品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从单项到交互,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激发群众关注理论、学习理论的兴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踩准社会进步的鼓点,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也必将因此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