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微信公众号“一席”发表了傅拥军署名的一篇文章《我无形当中拍下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拍下了留守儿童特殊的孤独!》。一天不到时间,阅读量就突破十万加。网友纷纷在后台留言,“有温度的故事,有灵魂的照片”,感动于摄影师的执着坚持、用心记录的真实……
傅拥军是谁? 傅拥军是龙洲街道兰石人,曾在龙游当过货车司机、交警、派出所民警、文化局驾驶员等。2000年,他在《龙游报》当摄影记者;2001年,进入《都市快报》工作。如今,傅拥军已是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十余年的专业摄影经历中,他先后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第52届和第56届)。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曾三次获得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一次银奖。2001年获中国新闻奖和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牌…… 为什么傅拥军的照片令人心动?在此,本报截取了这篇文章的部分图文,请傅拥军自己来讲述这些光圈背后的故事。
1 重庆山区的21个留守儿童也好,西湖边的一棵树也好,我拍的照片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师,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地长期地去关注,这样子会把我们这个社会看得更清楚。 这张照片应该是十几年前了,2006年的时候,杭州火车站,也就是这个时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很多留守儿童短暂和父母相聚之后,又被农民工兄弟送回老家了。 当开往重庆的绿皮火车快要开的时候,每一个窗户几乎都是一张张哭着的脸。这个小女孩,我记得火车开了之后,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这张照片在《都市快报》的头版刊发了,影响很大。
2 也许是因为她长得很可爱,当时就有很多人要跟她结对子。我当时是答应了他们的,我说我只要找到她,就一定让你们结对子。 但是找这个小朋友找得很是辛苦,在第二年找到她之后,我就有私心了,不想让她跟别人结对子了。为什么呢?很巧的是,她也姓傅,也有一个君字,叫傅香君。我跟她结对子,我就想尽我的可能去帮她一下,最重要的还是,我想长期地去关注她,去记录一个留守儿童的成长,也记录他们的村庄。 她当时回家需要自己坐火车到重庆,三天三夜,然后坐轮船到忠县,再坐中巴到镇里,接着要走路两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里。这是第三年我见到她的时候,已经长高很多了,还是很可爱。
3 当时我这组报道获得了我们《都市快报》的一个十年超级报道大奖,奖金很高,有10万块钱。其实我没拿奖之前,就准备把这个钱用来帮助她,在我的同事的联系和帮助下,小姑娘后来就到了杭州来读书了。 有一年春节,她爸爸给我打电话了,说要把她送回老家。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不能参加异地高考,所以她又要被送回老家。当时我就跟她爸爸一起把她送回老家。
4 小姑娘也很懂事,她说叔叔,你不要担心,在这里我一定会用功学习的。我说好的,你站在这里让我拍张照片。为什么要拍呢?大家一看,可能因为上面有几个字“我自信,我能行”。
5 其实她爸爸在外面打工十年,那天是第一次回家。到了家里之后,因为久无人住,房子都快倒了,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烂光了,只剩下那个红塑料水舀没有烂掉。 我印象特别深,她爸爸从来不主动让我拍照片,但那天他说,傅哥,能不能给我拍张照片,在这里留个纪念。然后我就给他拍了这么一张照片,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他在黑暗中自言自语地说,我只能在外面生活了。
6 拍完之后她爸爸很难为情地跟我说,这里没法睡觉了,要么到我姐姐家睡吧。我说你姐姐家在哪里?他说姐姐家在山上。一说到山顶其实我有点害怕,因为我觉得他家已经是在山顶了。 我们去他家的时候是三个人打了一个摩的,上去之后我就随时做好跳车的准备。因为都是盘山公路,很陡的,摩托车好像都会翘起来。他说你不用怕,我们现在不坐摩托车,我们要爬上去,结果爬了三个小时到上面。 上去之后,他姐姐看到弟弟十年没回家了,就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把家里的一只土鸡宰了吃了,我记得那天我们吃得很开心。 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姐姐,我说你们这里有没有留守儿童?结果一问就把她问哭了。她说我们这里有21个留守儿童,有一个学校。说到留守儿童,她说,中午午休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想妈妈的时候就哭,然后整个班的人都哭了起来。说的时候,她自己就哭了。 原来他的姐姐就是这里的代课老师,叫傅华英,所以才就有了那组荷赛获奖照片,是这么衍生出来的。
7 这个故事还一直在延续,去年我又去了,因为这个村子马上要被拆迁了。这是我去年过年拍的傅香君,她现在已经在重庆上大学了,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我觉得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