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一年365天,他们四处奔忙、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让周围人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外形纤柔清雅的新龙游人陈默,就是这么一位平民慈善家,她没有亿万财富,但身穿白大褂的她,有一颗慈善的心,常常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一个山乡女孩心中的“诗和远方” 陈默,淳安县千岛湖人,原淳安县人民医院护士,2004年辞职经商,选择了“能帮人感知身边这个世界生动存在”的眼镜行业。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日常言行是受其影响控制的。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陈默,因父母有重男轻女偏见,把她从小送人抚养。以至陈默从4岁懂事起,幼小的心灵里就有寄人篱下的阴影。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想象自己的父母,独自伤心落泪时,还生怕被养父母发现。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中,即使受委屈也没有温暖怀抱安慰的小陈默,开始变得比同龄人敏感、坚强……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亲生父母的宠爱,养父母这边也是家境贫困,我就得警醒自己,要加倍地努力学习,希望以后可以拯救自己、帮助家人……”心性聪灵的陈默,从小喜欢写作,她在《逆风飞扬》《黑夜翻过那座山》等诗歌、散文中,表露了山乡女孩踮脚眺望心中“诗和远方”的勇气和憧憬美好人生的蓝图。“风,从山那边吹来,把芬芳的花朵散落得星星点点、零零乱乱,我却要做那朵逆风起舞的花,让幽暗的山谷显得更加灿烂、更加美丽……”“困难就站在山顶上冷笑,背着破书包的我,在低处彷徨;一只栖息在枯树上的乌鸦,也仿佛在嘲笑我孤单的小影子……山那边的远方,似有神奇的魔力,给了无助的我无限的温暖力量。虽然,我得把一枚枚攀登的脚印铺成那翻山的梯子,但我自信,山妹子就要有征服山的气势,有时我也在享受这种翻山后的汗淋淋的美丽……” 本来向往站在三尺讲台上做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陈默,因小时候营养不良,显得个小黑瘦,甚至有老师认为她“如填报师范类,录取难!”1991年6月,想通过考试跳“农门”,翻越“那座山”的陈默报考中专,她听从老师劝导,填报了浙江省杭州护士学校的护理专业。1994年下半年,这个山乡女孩如愿以偿,分配到淳安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从迈进医院工作那一刻起,我更多地看到了病患者和家属在获助后的那一张张美丽的笑脸!这让我更体会到尊重生命、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从受助人那一声声感谢话里,收获到更有价值的快乐!”这时,陈默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 “希望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大家庭!” 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热爱文学的陈默经常写文章抒怀,并向自己心仪的刊物投稿。为提升自我,她还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若有稿费寄来,陈默会全部捐助给那些她所护理的病人。“我第一次收到的稿费,竟然恰是有幸被《人民日报》录用的头条‘喜讯’。当时,写的是一位患重病的老爷爷曾坚持21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曲折感人故事。我领到稿费后,再回到自己护理的这位重症爷爷身边时,当时就本能地把稿费捐助给了他,并对爷爷感激地说,‘您是故事的主人公,更是我的人生导师!从您身上,我仿佛读懂了人在逆境中,什么叫做执着,什么才是追求!’”陈默记忆犹新地说:“那是我第一次向素不相识的人捐款,并且是一位赐予我抗挫折正能量,令我崇敬的长辈。从那时起,我暗暗发誓,要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年的寒冬时节,天下大雨,陈默值夜班。一名男子因左侧颈动脉被尖锐物戳破,导致大出血。休克昏迷的他让家人连夜从山村送到县城医院时,已没有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经急诊,男子所需的A型血在当时条件下库备不足,院方得动员周边村的A型助血员前来供血。得知丈夫险情后,一旁,全身被雨淋湿的妻子吓得哆嗦发抖,恐慌得说不出话来。23岁的陈默,虽然像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但在素不相识的人身陷生死攸关之际,她毅然捋起袖子主动献血,“我就是A型血的,救人要紧,抽我的吧!”深夜的淳安山城里,幸好得到陈默及时的无私拯救后,陷入危境的男子方才化险为夷。待陈默走出抢救室,看到男子的妻子已瘫倒在过道的凳子上。于是,她顾不上休息,又到医院门口的小店里买来一瓶桔子罐头送她吃。这时,又饥又渴的农妇双手捧着当年被人视为奢侈滋补品的桔子罐头,向戴着口罩的陈默连声说着感激话。事后,她从老家拿来5只鸡蛋,到医院找恩人,“那天晚上,‘大眼睛护士’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我虽然不认识她,但我要来向她说声谢谢!” 护士的工作经历常常让陈默这个山乡女孩体验生与死、爱与恨的各种人生况味,帮助她成长,促使她成熟,让她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学会面对、学会包容、学会担当、学会感恩。 “每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我希望人与人之间充满友爱的健康的,富有亲情营养素的‘细胞液’,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从医出身的陈默道出了自己向往中的那一片憧憬。2004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憧憬着想帮助更多人的陈默辞职下海,选择了“能带给人一片灿烂光明”的眼镜行业,开始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多年来,倡导亲情文化的陈默通过身体力行、亲自表率,麾下吸引了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近200名人才加盟。“我在外面接触过多个医疗单位,但是只有‘爱仁眼科’的陈院长给了我一种‘姐姐喊我一起回家’的归属感。”江西籍医生小罗动情地说,这种独具魅力的亲情文化渗透力正提升着“爱仁眼科”美丽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播散母爱揣梦前行 自2004年起,陈默在“能帮人感知身边这个世界生动存在”的眼镜行业里,默默耕耘、倾注真情。从淳安县转至衢州市的开化、常山、龙游后,她践行“慈心为民,善举济世”情怀的足迹遍布三衢大地。厚德载物、欣欣向荣。2012年12月时,她已拥有8家连锁的“宝视莱眼镜店”。有一次,陈默听说溪口镇下徐村有一贫困户蔡大爷,穷得过年时连红纸也买不起。于是,她联系当地的一位退休干部,在他带领下,前去探望困境中的蔡大爷,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以及油、棉被等物品。之后,陈默心里始终牵挂着蔡大爷一家,组织员工为老人捐款,并带领同事再次探望。蔡大爷被陈默的爱心慰问感动,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制作了印有“慷慨捐助、大爱无私”鲜红大字的锦旗,登门道谢。陈默读着蔡大爷的感谢信,动情地说:“每次收到这样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感谢信,是对我最好的褒奖,是激励我继续做慈善的动力。” 2015年,陈默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也为了实现“您把健康寄托给我们,我们为您点亮精彩世界”的夙愿,她与团队在龙游这片热土上创办了民营性质的龙游爱仁眼科医院。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帮助他们点亮人生,感恩回报社会,是我们‘爱仁人’的心愿。”陈默说,小时候读书时,如有一块肉骨头也要放在口袋里闻上一个星期。“少时艰辛赛黄金”,人生成长过程中,自己正是不断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方才得以越过一道道坎,这也让自己更加珍惜当今的幸福,愈加懂得感恩,要热忱地回报脚下龙游的这片创业热土,更好地服务父老乡亲! 善举源于善心,善心激励博爱。几年来,心怀慈母情的陈默,将龙游县各中小学学生的视力情况一一整理成装册的系统档案。她说,这样能更科学地为孩子配眼镜和治疗,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酌情地开展帮扶。期间,她向龙游各中小学捐赠眼镜2000副,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者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她又携手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逢新春、端午等传统佳节,深入社阳乡金龙村、溪口镇冷水村、敬老院等地开展“献爱心”活动,义演乡土节目、捐赠棉被、老花镜以及其它生活用品,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去“光明与希望同行”等爱心行动难以胜数。“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在这当中,有个温馨的细节鲜为人知,受助人中有一大批是缺失母爱的少儿,他们得到了陈默的常年资助。在她手机里,一条条来自各地的短信仿佛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母子连心花”: “谢谢陈妈妈的帮助,我终于考上温州医学院啦!您的儿子:波波” “陈院长!我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爱您的柯柯” “陈医师!感谢您从杭州连夜赶到开化华埠来帮我治病……想做您儿子的平平” ……
“爱让贫者富裕,爱让弱者刚强;爱使生命长青,爱使死神却步。”仁者医心是一家民营医院的博爱和担当,在龙游爱仁眼科医院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和认可时,播散母爱的陈默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陈默,这位柔情的女士已不再沉默,分明在倾情倾力地奏响了一曲澎湃的大爱之歌!” 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陈默与她的“爱仁”团队由亲善情怀产生的幸福元素,由慈善文明带来的社会和谐,很好地呼应了当前全市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衢州有礼”主题活动。滴水穿坚石,爱心美天下。她的爱心事迹被《中国妇女报》、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衢州电视台、《今日龙游》、龙游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获得“衢州市道德模范”“衢州市公益事业标兵”“淳安十佳青年”“常山好人”“常山最美创业女性”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8日,是第71个“世界红十字日”,龙游爱仁眼科医院荣获浙江省红十字功勋单位金奖,是目前衢州市唯一的获奖单位。“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陈默充满憧憬地说,眼睛让我们感知光明,感知色彩,更重要的是感知身边这个世界生动的存在。“爱仁人”的良好心愿是,要让大家感知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既是生动的,又是温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