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新闻网>> 龙游旧新闻栏目>> 龙之游>> 龙游天下
力拔山兮树忠魂(中)
分享到:

  力拔山兮树忠魂


  ——来自大力山村党支部书记卓彦庆的生平报告(中)


  从一条路开始

  莫说是大力山的村民,所有到过大力山的人都知道,大力山人要想脱贫致富,唯有修路!

  当年,大力山人都说:卓彦庆回村当这个支书,多半是冲着这条路来的。

  可是,即便是卓彦庆从小做梦都想修这条路,可他有这个能力吗?

  他恭恭敬敬地将报告呈到了乡领导的办公桌上。乡领导立即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对接。然而,回答很明确:大力山筑公路?技术上根本行不通!那么高的海拔,那么陡的山峰,那么硬的石块,那么个又弯又长的路段,机械上不去,人工做不了,那不是天方夜谭么?

  乡领导回来后奉劝卓彦庆:从长计议吧。

  卓彦庆岂肯善罢甘休?这路上不去,他这支书还干得下去么?这路上不去,大力山上的所有“盼头”,都会向雨后的山岚一样烟消云散的……

  一个又一个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群情激昂: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大力山人就是因为没有路,走不出大山,从而贫困、愚昧、闭塞,如同瞎子、盲子、瘸子……我们这一代大力山人不是孬种的,就都站出来,做一回“愚公”,拼上老命也要做好这条路!

  群情激昂,那是因为“阿土”早已下定了决心。

  村民们都习惯叫卓彦庆“阿土”,从小到大,这是他的乳名。阿土,土生土长的土,土里土气的土,土法上马的土,唤起来亲切。

  这回,大力山公路可真要土法上马了!

  群情激昂之中,作出决定: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凿、用铁钎、用锄头开挖!在外打工的,有钱出钱,没钱的必须赶回来同大家一齐出力!

  公路所到之处,无论涉及到谁家的毛竹、茶园、果园、菜地等,一律无条件退让……为这事,因为其中一段路与卓彦庆岳父家擦墙而过,其岳父家里的人一时想不通。卓彦庆便耐心地做自己妻子的工作,然后通过妻子说服了她的娘家人。这一切村里人都看在了眼里。

  政策处理所向披靡,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1996年1月20日。飒飒寒风之中,全村在家能上工地的男女老少共500多人,扛着锄头、大锤、钢杆,背着畚箕齐刷刷地来到了大力山脚。开山的第一炮,石破天惊。自此,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挡不住大力山人开山筑路的决心和勇气。

  最远的白佛岩自然村离开工地有5公里多路,要翻三个山头才能到。不用谁来招呼,每人早上天没亮,全村人就打着手电筒,带上干粮,往工地赶。渴了喝两口冰凉的山溪水,饿了就在路边搭个灶,热一热冷饭,泡上一碗酱油汤,吃饱了接着干,直到天黑,才打着手电筒回家。其他自然村的各路“开山军团”,也是“阿土”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

  “阿土”向在外打工的村民发出“速归”急电,凡接到信的,无不如期而归。梅二自然村的卓志成兄弟四人在北京打工,每天收入在30元以上,一接到村两委的信,当天夜里就和其他在京的七八个同乡一起启程回家。杭州、上海、广州的打工青年都纷纷回家参战……

  浴血苦战,这是力拔山兮的气概!

  大力山被撼动了,县乡政府部门被撼动了!政策与项目的橄榄枝渐渐伸向了大力山,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为此路投入35万元……卓彦庆再次想以一朵花的名义,感谢党的无比温暖!尽管,这35万元,相对于大力山近千名“愚公”不计其数的投工投劳来说,可能无法相提并论,但这样的投入为一个行政村所拥有,也实属不易。

  1997年2月,这是一个特别明媚的春天。大力山公路主干线建成通车了!

  村民们看见第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开进了大力山,许多人相拥而笑,又相拥而哭。

  卓彦庆,在参加完通车仪式后,独自走到山上,让一直强忍着的热泪流了个够!

  1997年6月3日,《衢州日报》头版,这样描述大力山的“愚公路”:

  “7.2公里的盘山公路,149个“S”型大弯道,15座山涧石拱桥,60个山涧涵洞,平均坡度7.1。这就是龙游县石佛乡大力山人不屈不挠用钢杆、锄头凿筑的翻身路,这是一座向贫穷和封闭开战的丰碑……”

  自此,通往大力山自然村的道路终于修通了,前后历时18年,村委会通往其他自然村的机耕路也全部建成了。如今,这条独特的山间公路以“陡、弯、急”著称,在亚太汽车拉力赛段被誉为“魔鬼赛道”,每年都吸引着世界顶级赛车手来此比赛。

  “魔鬼赛道”的维护和修整,近年来一直让卓彦庆煞费苦心。村里规定:凡18岁至60岁的村民,每年必须义务修路20天,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回来的,要花钱雇人代为出工。卓彦庆自己长年在施工一线,他还严格要求自己在杭州工作的孩子,每年必须回村完成20天义务工。村里的其他党员在卓彦庆的带领下,也严格实施这条规定,几年下来,村里便形成了这样的好风气,每到义务修路时,党员必定准时到达现场,而其他村民就算请假也要找到替工赶赴现场。

  这是大力山的呼唤,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党员干部的人格召唤!

  为一座山尽瘁

  2018年5月9日,卓彦庆带着几名村干部分2个组,去所有的自然村测量农房。这主要是针对全村80%村民住在海拔600米以上又急需改善居住条件的现状,卓彦庆和村干部们骑着摩托车,深入各自然村开展摸底调查,为县里研究解决方案提供了第一手的详实资料,为下一步的农房整治查清基础数据。

  从天刚亮开始一直忙到天黑,一天下来,光是跑路也至少跑了40多里。忙完了当天的工作,送走了两批上门办事的村民,关上院门已是晚上8点20左右。10分钟后,“阿土”在一楼突感头痛欲裂,用手扶着头,连喊家人过来。

  妻子廖美香闻声后急忙跑过来,扶着丈夫上二楼休息,还没走到卧室,“阿土”就瘫坐在客厅沙发上动弹不得!她马上给住在附近的亲友打电话求救。约半个小时后,一辆小皮卡把卓彦庆送到了山脚,再由120救护车送到了县人民医院。

  卓彦庆被诊断为重度脑溢血,生命垂危!他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

  第2天,第3天,大力山的村民们陆陆续续知道了这一不幸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大力山一下子阴云密布:怎么会是这样的呢?“阿土”他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呢?这万一他倒下了再也起不来了,那我们村里该怎么办呀?

  自5月11日上午始,龙游县人民医院的病房外,涌来了一拨又一拨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他们来自大力山的各个自然村,来自70多里路外的山沟沟里,许多人自带了一点干粮,到了午后2点多钟也顾不上吃饭,只为看一眼他们心里的“阿土”,只为他们离不开的“阿土”能够睁开眼看一看他们,并能够听一句他们从大老远捎来的问候……

  可是,“阿土”却再也无法睁开双眼!或许,他能听得见乡亲们真切的呼唤和问候,而此时此刻,他所能表白的,却只能从眼角间挂出那两滴沧桑的泪花!

  两天多时间里,前往探视的村民多达400余人次。他们个个神情凝重,久久不愿离去。医院的医生说,从医这么多年,见过患者无数,来医院看望病人的多多,而这样的感人场景,还是第一次看到……

  是啊,一个人,一个平常看上去有些平凡的人,一个平日里默默为我们无私地付出的人,仿佛只有在他行将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才会最真切最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品格是多么地高尚,他的付出是多么地珍贵,他的一切是多么地让人留恋:

  ——有关于“跑腿干部”的种种传说。卓彦庆24年里为民办事总行程超30万公里,先后骑坏的4辆摩托车就是见证。其实能证明这种“传说”真实性的,还有几乎每天都穿在他身上的那件道路养护工专用红色旧雨衣,那双旧雨鞋。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无论夏日还是寒冬,他的雨衣和雨鞋从不离身,那是因为他每天下山为群众办事,多半是天一亮就出发,那时山上的“小气候”随时可以让人淋一身雨,又披一身霜……

  ——有关于森林防火的故事。2013年春节,正月初二,石佛乡境内3个村的山林连片遭遇大火!正在人们焦急万分的关键时刻,漫天灰尘中,看到一辆农用车沿着山路飞奔而来。大力山村党支部书记卓彦庆骑着摩托车,后面跟着一辆大马力拖拉机,拖拉机上是三十多个村民组成的突击队。他们每人腰上别着一把柴刀,亮光闪闪。“大力山森林防火突击队”从来让四邻八乡刮目相看,他们纪律严明,指挥有方,组织有序,以一当十。所到之处,灰飞烟灭,俨然一支救火“铁军”“别动队”;方圆几十里的乡邻们都说:再大的火,危急时刻看到他们来了,至少放心了一半!

  ——有关于抗洪救灾的佳话。2016年6月17日,下午1点35分,雨越下越大,大力山村,支部书记卓彦庆和几名乡干部来到一农户家中,此处是危房。房子的主人叫叶元珠,是年74岁,独居。因为腿脚不便,干部们来时,叶老太正躺在床上。一看到被暴雨淋湿的干部出现在自己家里,叶老太感动得热泪眼眶。叶老太说,她刚才躺在床上听到哗啦啦的暴雨声害怕极了,自家的房子是建了三四十年的黄泥房,屋后就是一座山,若是发生山体滑坡,她逃都逃不出去。“阿土”听罢,对老人家浅浅一笑,弯下腰背起叶老太就走。暴雨越下越大,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出现了一道别样画面———村支部书记背着叶老太,乡党委书记为他们撑着伞……这样的场景,这般的佳话,在他当支书的24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深情地演绎。

  ——有关于他身上那个背包的神秘。那个包,“阿土”几乎从不离身;那个包里,有他的日记本,有修理供电和通讯线路以及各类电器的简易工具,还有,那里面说不定有农户间的分家协议、山林转包合同,办残疾证、取养老金的材料,申请贷款的资料……如此等等,他的包,连同他的心,永远装着村民的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家务事。

  ——还有一种说法:村里无论是什么人,有什么事,只要打“阿土”的手机,就如同打110、120、114……还有96315等等,“一拔就灵”。他就是大力山人的“万事通”“及时雨”。

  ——还有,还有,老人突然发病,子女在外打工,那就找“阿土”;无论谁家,屋里漏雨,找“阿土”;家里没电,找“阿土”;山林纠纷,找“阿土”;被盗被骗,找“阿土”;日子难过,找“阿土”;邻里矛盾,找“阿土”;夫妻间闹离婚,那也找“阿土”……

  是啊,现如今,大力山人相依为命的“阿土”,被大力山人视为“无所不能”也从来不知道累的“阿土”,最最热心肠的好支书“阿土”,忽然倒下了!

  “阿土”啊,你怎么能这样就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