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一对来自金华的伉俪,与龙游结下了奇缘。在龙游苦心经营了4年之后,也就是18年前的1999年,这对以织布卖布为生的夫妇,改行做了造纸;他们把自己的新办企业命名为“金龙”,金是金华的金,龙是龙游的龙。

那年那月,他们或许只为谋生。于是夫唱妇随,埋头苦干,谨慎行事,低调做人。久而久之,随着“布鞋老板”的名声愈叫愈响,“金龙纸业”已悄然成为当地纸业“龙头老大”!
2年前,正当这对来自金华的夫妇在龙游不断创造奇迹之时,其男主人公———“金龙”的原董事长却因病英年早逝!万般悲恸之中,其妻擦干眼泪,毅然接过丈夫留下的重担。上千人的企业,不可一日无主;况且,时值转型之秋,有更多的奇迹需要她去创造……

她记住了丈夫的嘱托,她唯有把“金龙”继续做强做大,才有机会回报龙游这块热土,这是丈夫生前最依恋的热土!
———且莫说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他们“发迹”的脚印———就是为了留下过的血汗乃至生命,她也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追寻和坚持到底……岁月的河,流过了许多悲伤,带走了许多眷恋,可是,它却带不走一种超强的意志和信念,带不走“金龙”人修炼了18年的奋进与感恩的心……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叶昆福骑着一辆旧摩托车初到龙游时,那是1995年,树上的蓓蕾含苞待放的季节。那时,在龙游县城北郊,有个“龙游蓝整厂”,该厂有个织造车间,有意对外招商(发包)。叶昆福得到这个消息,是由于该厂的一个业务经理在金华工商城分发的一张名片。
叶昆福夫妇一直在金华工商城卖布。一张名片,一则广告,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也从此打开了他们走进龙游的门。
承租龙游蓝整厂的织造车间,无疑可以实现其经营的产销一条龙,降低成本,保证货源与质量。叶昆福到厂里看了,回家和妻子商量后,当即租下了织造车间的20多台织布机。从此,个体户叶昆福开始了金华和龙游两头跑的创业历程。
随着产销两旺,叶昆福干脆买下了整个车间的72台织机,由他在龙游负责织造,然后拿到绍兴去完成印染,最后交给他妻子施彩莲在金华工商城批发零售。就这样,4年下来,虽然特别辛苦,叶昆福,这个看上去十分憨厚的金华人,算是在龙游这块土地上挖到了“第一桶金”。4年来,他对龙游的人文与环境特别有好感,对龙游的民工特别有好感,对当地政府和一些办事机构也特别有好感……这就是叶昆福对龙游的“初恋”。
他将这一“初恋”的感觉回家与妻子分享,同时希望妻子与他一道去龙游发展。可是,这就意味着放弃金华工商城里他们为之打拚了十几年的摊位;而要放弃摊位,也就意味着可能要改行。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行呢?
谁让他爱上龙游了呢?他知道,要在龙游做企业,优势不在纺织,而在造纸。以一位“憨商”特有的视野与智慧,在世纪之交的前夜,他看到了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龙游造纸业,在深化改革开放的黎明,即将放射出来的那一缕缕夺目的曙光!
1999年,又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叶昆福在当地有关领导的指引下来到了龙游县石佛乡杜山坞村。脚下是一块已关停企业的废墟,总面积才10余亩。这对于一个即将兴建的造纸企业来说,显然是无法将“道场”做在“螺蛳壳”上。于是叶昆福提出至少要再征地30多亩。当地乡镇领导慨然应诺。叶昆福问:征地需要多长时间?1个月够吗?
“这样吧,30多亩地,每亩1万多,保证1个星期内交你使用。”当地领导表态。
结果,到了第二天,叶昆福接到当地领导打来电话:“叶总啊,你的厂址规划区内所需的30多亩土地的长期租赁合同,我们昨天夜里已分别和所涉及的40多户农户签订了合同。你就放心大胆地来我们这儿干吧……”
叶昆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30多亩土地,40多户,一夜之间?
春寒料峭,这一夜,当地乡、村干部为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付出了几多辛苦?
由此,他进一步认定了:爱上这块土地,对了;投资这方热土,值了!
叶昆福不敢怠慢。金华的那一摊子,说扔掉就扔掉了。他的妻子也随他而来了。2月份开始破土动工,到了9月份,厂房、设备、原料、执照、员工等等一切准备就绪,投产了!“金龙纸业”,正式运营了……
那天,他悄悄地对他的妻子说:从此,我们不再是“个体户”了,我们要做“企业家”!
从“苗床”到“大田”
“金龙纸业”上马,说起来还真不是时候。世纪之交,金融危机笼罩全球。作为一家以包装纸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其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何况,“金龙”当时还只是个雏,羽毛未丰,抗风暴的能力还十分脆弱。接踵而来的还有生产用水、用电的严重不足问题,技改问题,以及环保问题等等,哪一样都比资金问题更棘手!有些东西可以用钱买来或者“消钱免灾”,而有些东西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却不一定听从钱的使唤,比如说忽然要停你几天电,又比如说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源或其他条件,其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更何况,当时的“金龙”,哪来那么多钱?
最难最难的时候,叶昆福夫妇确实想到过放弃。这造纸行业的水太深,也怪“金龙”生不逢时。难道真的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一项错误的事业?
这时,又是当地政府,伸出了温暖的手。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根据企业发展之需,于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正式实施,将“金龙纸业”由石佛乡迁至湖镇镇。
“金龙纸业”从石佛迁址湖镇,就好比一床禾苗从秧田移栽到了大田。座落在湖镇镇沙田湖新区的这块“许配”给“金龙”的“大田”,既“肥沃”而又“通风透气”,阳光充足而明媚。这块“大田”的总面积,达到500亩。它与国家级旅游景区“龙游石窟”仅一江之隔,距320国道、杭金衢、杭新景高速接口不足10公里……
“移栽”后,就要发新根、吐新芽。也就是在2006年,公司为了与下游链接,投入了第一条优质生活用纸的生产线;同年11月份,另1条纸板、纸箱生产线安装完毕,投入生产。这其中,光是新增设备投入就是5000多万。而此时,董事长叶昆福的脚上依然穿着那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花10多块钱就能买到的布鞋———一年四季,人们看到他似乎总是穿着那样的布鞋!
于是,“布鞋老板”的名声在龙游叫响。此时,龙游人已不再把这个“憨憨”的“布鞋老板”当作金华人,他已然成为了龙游人,成为了“新龙商”。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叶昆福夫妇率先在同行业内开发试制环保高强度白卡纸,经多次试制获得成功。纸张具有耐破、耐折、环压好、不易断纸、全幅定量差及厚度差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替代进口原纸。这对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建设30万吨/年环保高强度白卡纸的同时,建设6万吨/年污泥衬板纸生产流水线两条,有效解决了造纸污泥的新出路,年利用废弃资源或节约原材料约10600吨,既环保又能节约原材资源,一举两得,实现了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海汰了3台10吨燃煤锅炉和45吨锅炉,降低成本,节能减排。
从那时起,公司通过不断改造和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8条造纸生产线。形成年生产能力达2亿多平方米。其生产纸片的能力在金衢地区最强。纸箱加工质量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3年,“金龙”的“冰欣”牌商标获浙江省著名商标,2014年“金龙”获浙江省知名商号。
眼下的“金龙”,已拥有员工1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实验室3个。自2015年起,连续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均超10亿元,位于龙游县前列!
眼下的“金龙”,连续荣获“浙江省清洁生产阶段性成果企业”、“龙游县诚信民营企业”、“龙游县十佳企业”、“龙游县特别贡献奖”、“龙游县技术投入二十强”、“衢州市劳动和谐关系企业”、“衢州市制造业三十强”、“衢州市纳税三十强”等荣誉称号。
可是,正当人们看到“金龙”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时候,那个憨憨的叶董事长却不见了!他被病魔带走,过早地撒手人间。2年前,他在龙游人民医院,留下了最后的音容;他实现了他的心愿与诺言———“‘叶’落龙游”。
许多龙游人挥泪为他送行,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为他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民营企业的诸多奇迹,因为他是个低调行事而又不乏幽默的“布鞋老板”,因为他是个出色的“新龙商”……
2年后的又一个春天,在禾苗一样茁壮成长的金龙纸业,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施董”———叶董事长的妻子,施彩莲。并且以十分感激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篇文字,为金龙;搁笔之际,不禁反复诵读着这两个字:金龙,金龙,金是金华的金,龙是龙游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