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新闻网>> 龙游旧新闻栏目>> 龙之游>> 龙游天下
跨越时代的栏杆
分享到:

  一条栏杆,横亘在我们面前。

  大到一个时代、一方经济与社会,小到一家企业、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不免会碰到这样的“栏杆”———跨过去了,海阔天空,光明灿烂;跨不过去,天昏地暗,粉身碎骨……

  从16岁开始就在企业打拚的李晓明,此生至少遇到了2条这样的“栏杆”———1条叫做“改制”,1条叫做“转型”。

  他知道,无论遇到哪条“栏杆”,都是时代的必然。不要以为它就是挫折抑或障碍,其实,它恰恰是一种机遇乃至诱惑!

  跨越,属于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主要是力量的积蓄,当然还要有智慧和眼光———比如弹跳时的立足点以及角度……

  假如你无法逾越“栏杆”,那么当它从你的脚下滑落,你重重一摔时,很少有软软的“沙坑”,而往往是刀山火海;即便不是,那么你也难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令人遗憾的,还在于,这条“栏杆”的设置高度,并非由你来定。

  市场无情人有情。“康龙实业”李晓明的故事,也许可以告诉你,怎样跨越时代的“栏杆”?

  在“栏杆”前助跑

  1982年,李晓明因为父亲遭遇工伤事故,被顶职到了原“龙游县电器铁件厂”,该厂系原二轻下属企业。当时,他初中还没毕业。进厂之初,他做的是一名机修工。没几年,由于工作出色,脑子灵活,干到了车间主任;随后,又从车间主任做到了供销科长;接着,又是厂长助理;没几年,当上了经营厂长,每一步,都是对他的付出与业绩的回赠;到了1997年,铁件厂初级改制后升级为有限公司,李晓明担任了该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

  1998年上半年,阴雨连绵,洪水泛滥。刚过不惑之年的李晓明得知他的家乡———龙游县湖镇镇,有个针织厂,也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此时已经宣告破产,其剩余资产全部抵押给县农业银行。

  在铁件厂,李晓明接任一把手才不到一年。他深知,当时那种吃“大锅饭”的企业走向彻底改制是大势所趋。“大锅饭”很可能说没就没了,而他当董事长还没当够呢……因此,要想真正干出一番事业,就得开创自己的事业,兴办自己的企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于是,东拼西凑,筹集了120万元人民币,从银行“赎回”了原湖镇针织厂的那个“壳”;以那个“壳”为基础,重新办起自己的企业来。那个“壳”,当时除了一幢空厂房,就连5.63亩土地当时都是非建设用地,其他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就好比那块地本来是种菜的,因为病害严重,绿叶都枯萎了,现在要改为种粮食。经营的品种和范围不一样了,设备、技术、人员、市场等等,一切都要另起灶炉,从头再来。

  总共投了300来万,这个“灶炉”算是垒起来了,经批准,他的企业命名为“浙江龙游康龙线路器材实业有限公司”。

  李晓明的故事说到这里,他的人生和事业中遇到的第一道“栏杆”似乎算是跨过去了。然而,其实未必。尽管他为此一跃,在金属器材行业做了十几年的“助跑”;尽管在“助跑”时他洒下了一路汗水,可是在改制之初,他不但要擦干净他所放弃的还有新接手的2家老企业的“屁股”,而且面临世纪之交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就好比他纵身一跃,在外人看来好像是跨过了那道“栏杆”,一只脚过去了,整个身子过去了,可另外一只脚依然有可能将“栏杆”碰落……

  其中最大的问题产品单一、陈旧,利润空间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助跑”期间,他确实积蓄了一些力量,也鼓足了全部的勇气,可时代在进步,老产品的市场在一天天缩小,而国内同类产品产能显现过剩,竞争日趋剧烈。此时,李晓明意识到,将一个原本就先天不足的企业“改制”过来,好比是娶了一个虽有几分姿色却是病殃殃的媳妇,要想让她健康而快乐地活着,就得让她重新治病养身、脱胎换骨!

  走“差异化”道路,专做别人没有的产品,不做大路货。李晓明终于作出了决择———这是他在身子悬在半空之中,那只“助跑”后几乎乏力的脚在“栏杆”边缘的拚命往上一翘……

  从“栏杆”上跨越

  李晓明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摄影师(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当他的企业正在刮骨疗伤的时候,他常常会挎起相机,跑向祖国的西部,甚至更远;他常常从最原始最粗旷的山川中,获取最深沉最热烈的灵感。

  做企业,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感悟往往会在决策的枝杆上绽放几朵蓓蕾。西部山川的豁达与大气,让他的摄影作品攀上了“喜马拉雅”,同时,也陶冶了他的心胸,拓展了他的眼光。

  就说他的“差异化”战略吧。这绝不是空中楼阁。例如,康龙公司己连续2年中标“全省电力紧固件项目”,这个项目的利润固然让人眼馋,而这个项目的“栏杆”却是让人望而却步!龙游的康龙一跃而过,成功入围,凭的是以6项重大专利为代表的“内功”,凭的是公司上下用18个年头的日月打造出来的“亮剑”精神……

  李晓明是位艺术家,然而,他在“助跑”期间的务实而稳步,让人觉得就是一位农民推着小车在赶路。他历来强调,他的企业不求一味做大,但求“做专、做精、做实”。他给“康龙”的企业文化定位,那就是:“亮剑精神、工匠精神”,“不做鸡头、甘做凤尾”;给“康龙”的生产和产品定位,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

  说到“亮剑精神”,指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进入新的一年,李晓明满怀信心,他已憋足了劲,想纵身一跃,在这“转型”之春!

  他列举了N个让人心服的理由:首先,从全国大的经济环境来讲,转型升级重新洗牌,其实是一次百年一遇的发展机会,近年,公司在出口配件的高栏杆上,尝试性地实现跨越,就是一个例证;再从我们所处的经济区域来看,“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不少企业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像“康龙”这样的“助跑”了多年的有备而来的企业,公司产品刚从单一的电力紧固件生产,逐步迈向了高铁配件、线路器材等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新领域,踏上了成功跨越的基石或跳板;此外,在公司内部,基本建设已全部完成,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企业内部整顿,公司环境包括员工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勇往直前……

  不愧是当了多年的县党代表,李晓明常常把自己的企业当作一枚棋子,放到国计民生的“大局”当中……

  时代的“栏杆”,横亘在我们面前。与其说是“栏杆”,还不如说是一杆“标尺”。

  虽然,“栏杆”的高度并非由你来定,但是,“栏杆”下面的基石或跳板,却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加高加固,或者让它更富弹性———只要你在“助跑”后的最后半秒钟,能轻松而准确地踏在它的上面……

  为了进一步与时代并肩,李晓明正在“艺术”地打造花园式工厂。走进“康龙”公司,厂房四周,车间、办公室、过道、走廊等处,看不见一个烟头、一片弃纸。当然,这仅仅是公司“亮点”的一小部分。头些年,公司就拥有防盗螺母组件等6项专利。2015年,公司2项重要专利再次通过省级鉴定。“康龙”公司系浙江省“重信用、守合同”AAA级企业,省级资信AAA级企业,浙江省国地税信用等级AAA级企业。2008年,康龙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以及衢州市高新技术企业。

  “康龙”在奔跑,在跨越,在迈向成功!它属于李晓明,也属于湖镇,属于龙游。

  前面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李晓明又一次背起相机走向广阔的原野!日前,他刚刚加入“国际摄影家联盟”,光荣地成为其会员———他不是为着这一份份殊荣而与大自然亲吻,他想从中汲取的,是大自然的博大、深隧、雄浑以及那种最原始最野性的力量……不久的将来,他的相册里,是否会存有一个阳光下的难忘背影?关于“康龙”,关于他自己,关于时代的“栏杆”前那最美的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