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拥有第一笔财富的时候,比如说,一百万,二百万,或者更多,那么,你会用来做什么呢?
是用来投入似乎永远也不能满足的生活消费,比如买房、买车,买高档生活用品?还是用来投资?
而即便是投资,是投资实业呢?还是投资股票、证券、保险、商务……
也许,有亿万个人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有千万个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千千万万种答案……从粗线条的角度说,光是消费与投资的分配比例,也是五花八门、因人而异———因人的实际状况而异,因人的个性及目标理想而异。
大千世界,许多人很“傻”,不知道享受,天生爱折腾,喜欢把来之不易的资产转化为资本。
寻寻觅觅“企业文化”
资产转化为资本,真的挺容易,其实也挺难。
说容易,因为它只需要一念之间;说它难,是因为找准投资目标本身就难,更难的是一旦投入,那么你所付出的将远远不只是你的初始成本,尽管这个成本很可能是你半生的积蓄———正因为如此,便注定了你将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

浙江君飞纺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礼生,用他近18年的创业历程,验证了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财富的种子一旦落地,那么从出苗到生根到长叶,再到开花、结果,决定它的最后的“收成”的,除了这块土地的好坏,除了气候因素,就取决于你的辛劳,你的培育……
18年来,黄礼生始终“低调”地经营着他的企业,就好比埋头默默地耕种他的“1亩3分地”,从来不喜欢抛头露面。企业做到了今天,至少也算全县数得着的“重点规模企业”之一,其2017年可望达到1.5亿的销售业绩,然而,近18年中,他基本上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笔者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与他相约的机会,在他的那个董事长的办公室。到了那里,却见不着人,一问,方知他去了车间。车间很大,很多,不知他去的是哪一个,于是又硬着头皮打他电话。那边回话,稍等,马上过来。
董事长的办公室算是蛮大,却显然不够气派。几件客人坐的沙发倒像是新的,款式也不错,总之比董事长的那张办公桌似乎要“新潮”一些。墙上挂着些荣誉证书之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放大了的巨幅照片:照片上有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端坐在中央,标题是“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会合影”;这是2014年5月,“君飞”作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由黄总的女儿黄丽飞代表企业,去参加的这个大会,接受的这份荣誉。
一会儿,办公室里走进来一个普通农民模样的人,见到我,打了个招呼。我从沙发上站起身,以为这是在公司上班的某位打工者,也是找黄总的,点个头,道声你好,又坐下了。
“其实我的企业很一般,没什么好采访的。”那人在我身边的另一张沙发坐下,这样一说,我这才顿悟:“您就是———黄董事长?”
在他微笑着点了头之后,我说明来意。接下来便想将他引入企业文化以及创业历程之类的话题,并问公司里有无现存的资料可以提供?哪怕是一二百字的《企业简介》也行?
回答是没有任何书面上的片言只语,从来没有。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大一个企业,一个生存和发展了18年的企业,居然没有任何“文化痕迹”的字面上的表达与积累?
没办法,我只好顺其自然,有意无意地在黄董面前边听边聊另外一些东西:聊“君飞”的所在地、黄董事长的家乡———龙游县湖镇镇隔塘村,这几十年的变化;聊他当年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他们家兄弟4个,还有1个姐姐,住在那三间茅草屋里的情景;聊他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那几年,因为吃了一回“螃蟹”,积累了一些资本,他没有将这些资本用于购房买车,打小住“茅铺”过来的他也没有置办任何奢侈品,更没有拿去赌博,于是这些资本就成了“种子”;聊他原始投入的200多万元的“种子”播撒到“君飞纺织”这块“地”上之后,好在这块“地”(行业)当时是选对了,再加上“气候”(党的政策)很好,再浇上些汗水,企业才有了今天;聊他和妻子30多年前生下2个女儿,并且只有2个女儿,当年他给她们取名,大的叫黄丽君,小的叫黄丽飞,后来他有了自己的企业,就叫“君飞”……
聊着聊着,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最活灵活现却又耐人寻味的“企业文化”么?
踏踏实实“企业规模”
企业文化,也许不一定表达在溢美的文字里,贴在墙上,甚至发表在报刊杂志或者传播在商业广告里。它其实就写在每位企业家的脸上,以及“发表”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有时会通过他们,辐射到每位员工的心坎里;再进一步说,又可以通过他们的品牌和产品,在五湖四海的消费者中引起互动、共鸣。

想到这里,我提出去车间看看,去看看机器、原料、产品、员工,去“读”更多的脸,以及领略最真的文化。
黄董欣然同意,领着我下楼,去几个主要车间。厂房有好几排,加上办公楼和仓库,整个公司占地50来亩呢,不过看上去还是觉得有些“土”;走进车间,见到的那些忙碌的职工们则更“土”,其中有不少已是“外婆”、“奶奶”的级别;黄董介绍,全公司270多名员工,大多是本地人,其中有80多名残疾人……纺织机器的响声一片,职工们的工作极其认真投入,旁若无人似的,而从她们的脸上,“读”到的是幸福与快乐,看不出一点凄苦与憔悴。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产品的流动与堆放也是有条不紊。
看着看着,走在前面的黄董打开了另一扇门,我们进入了另一个车间,顿时,我的眼前一亮:清一色的崭新的进口设备!这与我刚才看到的判若两个世界,两种时代!黄董事长这才乐呵呵地对我说,这是公司2016年刚从日本引进的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投资也不算大,也就3000多万,你看看它的运转效率,老设备上10多个人干的活,在这里只需1人足够了,而且它纺的纱质量更好,一点点断线都会由机器人及时自动连接……
“节省那么多人工,你会裁减员工吗?”我问了个敏感的问题。
“不会。我这新的自动化车间属于扩建项目。老设备还得在不断完善中继续生产。再说,老员工是公司的命根子,不会轻易扔下。”黄董说。
从车间出来,61岁的黄董事长再三叮嘱我:“还是不要写我吧。实在要写,就写我女儿罢。”
经黄董事长引荐,我见到了他的刚刚被老爸“出卖”了的女儿董丽飞。我知道,他的两个女儿一“君”一“飞”,分别是刚当选的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参政议政”着呢。本以为可从在公司负责财务的黄丽飞口中“套”出些“君飞”的宏伟蓝图什么的,却不曾想此人比她老爸还低调,问得再多也只是冲你笑笑:没什么值得宣传的,在我们龙游,比我们做得好的企业多着呢。
不过,有一点,她们父子俩都是毫不隐瞒,而且异口同声的,那就是公司的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稳扎稳打,实实在在:“君飞”也算一个家族企业,除了董事长黄礼生父女在公司担任要职,他的2个侄子,1个掌管生产,1个管着销售;公司赚了钱,再考虑扩大再生产,虽然也免不了向银行贷款,但“精明”的黄礼生能贷半年期限的决不贷1年,为的是能减少一点利息支出,从而更多地将“红利”让给公司职工……
在湖镇镇隔塘村,从2008年起,黄礼生还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不图什么,只求有更多的机会回报党,回报他的乡亲们。
而今,他的村庄与他的公司都在稳步发展,那些住茅草屋的日子显然是一去不复返了!然而,那缕缕的乡愁犹在,一如他每每要播下“种子”的时候,都想选择一个朗朗的晴天。
君飞纺织,龙游的君飞纺织,既然你选择了这块土地,期望“气候”还将变得更好;愿“君”在即将到来的新春里,从这块踏踏实实的土地上起“飞”,飞得又高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