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平安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十二五”期间,龙游县唱响主旋律,重点打造“最美品牌”、“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品牌、“好人广场”,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以及历届“最美龙游人”、“龙游好人”先进事迹以公益广告形式进行集中展示,扎实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切实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彰显“小城大爱”。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12月21日,50多名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队员为溪口镇大沃口村的村民们准备了精彩纷呈的节目,在寓教于乐中让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民间;台上,4名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队员慷慨激昂地朗诵六中全会精神,台下观众听得聚精会神。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群体,由龙游县200多名退休妇女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我服务、我奉献、我最美”为宗旨,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成立以来,通过组织捐款、开展义卖等途径帮助贫困人员;春节前在320国道詹家镇段设立返乡民工服务站,为在温州、义乌等地务工返乡的湘赣籍民工煮姜汤、泡方便面,提供临时休息点。如今,马路上、敬老院里、春运服务站……处处都有“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我县围绕打响“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品牌,由文明办牵头,成立“市民爱心社”,完善相关议事制度,设计统一形象标志,制作MV;拓宽延伸服务组织、服务项目,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成立“龙游大妈”小分队,形成文明劝导、纠纷调解、社会监督、政策宣讲、文艺宣传等“八个一”服务项目,特别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组织“龙游大妈”宣讲团赴部门、社区、小区开展微宣讲。
家风家训:以“家风”带“乡风”
“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的孩子都很听话。”在龙游县溪口镇溪口村75岁老太周爱香家里,说起教导子女的方法,她似乎很有感慨。“我们家的家训很多,特别是教孩子很严格。”去年,重修文化礼堂时,村干部找到傅氏家谱,其中非常详细记载了育子方面的训条:“切勿溺爱,恶习须防;教严由小,勿使荒唐。”

“训忠孝,训友恭,训敬长,训睦族……”在龙游县沐尘乡社里村文化礼堂外,新建的文化墙上摘录着《怀宁涨溪滩曹氏宗谱》的十训十禁。根据族谱记载,曹氏祖先的一支从安徽怀宁迁至社里村,从此便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子孙,至今已六七十年。如今,这本族谱被曹智敏精心收藏着,虽远离祖居地,曹家人仍然很重视家族的十训十禁。据悉,近年来,我县牢牢抓住农村文化礼堂这个有效载体,开展“万户家庭传家风”,通过“寻”家训、“赛”家训、“晒”家训、“传”家风等系列活动,以“家风”带“乡风”;在塔石镇试点乡贤文化建设,成立16个村级“乡贤会”,以乡贤文化引领核心价值观。
2015年2月,衢州市首个乡贤会在我县塔石镇雅村诞生,乡贤会发挥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集聚资源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自组织”能力,使之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力量和活力因子。
最美之风:从“盆景”到“风景”
2013年,第一个“最美龙游人”童兆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他在弥留之际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2014年,年仅43的救人英雄傅志霄为救落水小男孩而被猛烈的漩涡吞噬;同年11月,塔石镇前下村“16勇士”为救落水的面包车,不顾寒冷的冰水跳下2米多深的河里;2015年,社阳乡社阳村高位瘫痪病人琚永军说服妻子希望自己身后能捐献眼角膜帮助有需要的人重见光明……

“桃花源里春正暖,一花开过百花开”。近年来,我县各地涌现出一批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平民英雄”、“身边好人”,从“最美救人勇士”、“最美交通人”、“最美村民”到“最美规划人”,“最美现象”已从一簇簇亮丽的道德“盆景”递嬗为一片片壮观的道德“风景”,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形成了“美”的种子随风摇曳飘荡、处处开花生根的“蒲公英效应”。
灵山江鸡鸣堰湍急的水流中,2名孩子和一位妇女落水,罗家乡干部陈敏奋力向出事点游去,又在救人后悄然离开……“那时候哪顾得上想这么多,十万火急,不单是我,当时两个小伙子也参与了救人,我只知道他们是贵州人,在电镀厂打工,救了人后就悄悄离开了。”
S222省道溪口镇冷水村路段,一辆满载煤沙的半挂车因避让电瓶车失控“闯入”民宅,一对夫妇被煤沙深埋,附近村民们循声赶来,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S222省道与龙灵线岔口,一辆电瓶车与一辆三轮机动车相撞,三轮车汽油泄漏发生大火,而电瓶车车主被压在三轮车下,不能动弹。随后,几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县规划局的测绘队队员不顾车辆随时爆炸的危险,冲到伤者身边,三人抬车,两个救人,很快就将女子从着火的车下救了出来。
这几年来,我县坚持不懈地推进“最美”由“盆景”变“风景”。不断深化“最美行业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了最美由个体向群体、行业延伸;坚持让好人上头条,今年上半年推出“最美”典型23个,3人入选“浙江好人榜”,7人入选“最美衢州·身边好人”,特别是“最美规划人”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在央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