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新闻网>> 龙游旧新闻栏目>> 龙之游>> 龙游天下
国资改革的“龙游样本”
分享到:

  2016年是国企改革的“政策落实年”。

  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国资改革成为了最热议的话题之一。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文件精神,将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县域经济打基础、固长远的重要抓手,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完成国资监管机构单设和职能分离,经过大胆尝试创新,在国资监管运行机制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推进了县域国资的应管尽管,探索了一条符合县域经济实际的“大国资、大运作、大监管”的国资国企改革之路。

  浩浩荡荡的一场国资改革在这里成就了特有的“龙游样本”。

  政企分离,接轨市场见成效

  昨日,东华街道槐王村外,一条百米长的橙黄色传输带从广阔的衢江江面上横跨入厂房内。在偌大的厂房里,传输带上的石头“隆隆隆”作响,经过给料机、输送带、振动筛、制砂机、洗砂机等一整套设备,最终细砂被传送至厂房外的砂场上。一个月前,这套全自动智能化的制砂机设备生产线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标志着,龙游的制砂产业翻开新篇章。

  “以前供水是主业务,拓展经营后,产业链拉长,技术上跟进,公司潜力就被发掘起来了。”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严文标解释,河道疏浚项目是一个集政府导向、民生需求、环保生态的大项目。投产后,不仅解决了采砂制砂产生的环境问题,水务集团的年营业收入也有望从原来的5000万元增至亿元以上。

  目前,城投、奔康、商贸、旅游、水务、交投等6家具备条件的公司作为“去行政化、推市场化”改革试点,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后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潜能。水务集团的的河道疏浚开展采砂业务就是其中“第一把火”;除此外,旅游公司以龙游石窟、民居苑为基础,加快核心景区的投资、建设,深度挖掘龙游旅游资源;商贸公司积极推进公路港项目,打造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指引的集仓储、物流和汽车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信息化公路港……

  市场化改革以来,国资融资平台优势显现,有效保障了项目资金,同时改革激活了公司体制、机制,项目开拓、对外合作实现新突破。来自县国资委的数据统计,2015年在经营业绩方面,10家核心公司经营收入4.11亿,剔除奔康公司安置房集中销售因素,同比增收1045万;向财税部门上缴税费1.07亿,其中税收5657万,土地出让金2402万,房租收入2003万。

  “三池”盘活,资源优化有活力

  国资改革后,龙游的“三个池”(资金池、资产池、项目池)的作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9月,焕然一新的职教中心可算是“资金池”作用下的“杰作”之一。“有了资金池,事情好办多了,成本也降低了。”提起当初这个大项目,县教育局发展中心财务人员祝美萍特别有感触。她坦言,2014年,作为建设单位的教育发展中心要承建一个投资2个多亿的职教中心,她原也做好了“四处跑”的打算,好在得益于国资改革打造的“资金池”,她轻松了许多。从2014年和2015年的农历春节前夕,他们从资金池里借借还还9次,总额有1个多亿。比起到银行贷款,现在到资金池申请拨借程序简单快速。

  去年以来,城南工程建设、城北伊利乳业基地以及内部水务、交投集团的建设都申请了资金池的调拨,资金池的资金周转率达320%。

  除此之外,国资改革后,原本游离在玩的散落资产被国资委重新“回收”后也让人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兴龙北路沿路多个学校,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段,定是拥堵的“重灾区”。不过自从去年这条路上多了几个停车场,家长的“不良”情绪就渐渐消失了。这些新增的停车场为典型,它们原本都为数个不同单位合署办公的场所,人少房子多又老旧,影响周边环境,资产利用率低。国资委回收后,拆除了房子,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变成了临时的收费停车场。

  眼下,项目池也从原来的“一潭死水”演变成一池活水了。改革后,实行计划、预算、规划、项目、国资、用地、用能等“7个盘子”项目谋划协调,建立融资项目池,发挥融资优势,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近两年国资委新增融资累计到位资金达16.6亿元,其中城东新区项目8亿元贷款是衢州市唯一放贷成功的。

  权利进笼,监督管理全到位

  对于华爱萍来说,她也很难理清这其中的关系,不过关于自己能这样经营着快餐生意,她倒是能说出国资改革后的一两点好处来。

  华爱萍的老家在梧村,曾在巨化做了三四年的餐饮生意,回龙游后因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店铺,就在餐饮店打了七八年的零工。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国资经营权的店铺已全部回收,实行网上竞标方式,价高者得,公平公开公正。后来,他们就通过这种方式在人民南路竞得一间120平方米的店铺,“不用走关系,这样多轻松。”他们夫妻说,这种竞标方式公正,不用与所在单位“面对面”谈价格,心里反而没什么顾虑了。

  自国资改革后,国资经营权招租也改成了网上竞价的模式,通过利益主体进行监督,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国资经营权公开招租的效率,实现了平稳经营与国资增收的双赢效果,而且还避免了以前“人情店面”、租金过低、店面转租加价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将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最大限度压缩其自由裁量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据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资委深化改革同时也在无形中推动国资监管创新,经过实践和探索,目前国资委也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监管制度。比如实行分类监管,在公司重组与清理的基础上,实行按类别监管模式;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创新了监管制度,制定“1+5”政策体系监管市场化改革公司。在出台国资改革若干意见基础上,推出人事管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财务管理和投资项目管理政策。另外,还构建了监管体系。对所有公司实行“1+6”监管,“1”即所有公司财务实行统一监管,“6”即重点监管重大人事、重大投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关联交易、重大国有负债和重大资产采等六个方面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