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评论家朱金楼先生曾说:“我以为,当代中国画就泼墨泼彩这个方面而论,包辰初的绘画已超过前辈大师。”
浑朴自如,大气苍茫,墨彩流溢,气象万千,包辰初创造了充满无限生命意蕴的山水画艺术世界。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盛名在外,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这句:“我是龙游人。”

水深但有渡船人
龙游是文化古都,旧志中多有画家记载,自宋以降代有名家。这些年,包辰初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龙游书画发展史的梳理问题,念兹在兹,情之切切。
民国时期我县有以余绍宋为首的“龙游四画家”,抗战期间余绍宋避居沐尘,“四画家”过从甚密,在他们倡导下,一时去上海美专求学者10余人,画坛新秀颇多。至包辰初一代,有“龙游五画友”,5个从小一起学画的翩翩少年,有3个毕业于中国美院,分别在各自的人生追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这几年,我县相继成立了龙游书画院、姑蔑书画院、竹海书画院等多个书画院,力量不断壮大。
“各个书画院各有特点,要互相协作互相竞争,才能良性发展。”作为其中5个画院的顾问,包辰初叮咛再三,直陈问题时并不留情面。
三四年前,包辰初开始筹备画一组12张龙游石窟题材的组画,希望利用自己在书画方面的特长,为家乡做些宣传。“已经画了3张了,年纪大了,节奏慢,任务还没完成,心里蛮着急。”包辰初说,他计划着将龙游其他的风景也一点点留在画中。
对于后辈,包辰初也尽力提携。
作为包辰初的4弟子之一,这些年,龙游书画院院长蓝耀经常会向包辰初老师请教业务,每一次都让他甚为感动。“讲理论知识、亲自示范指导,每次去他家里求教,包老师都会备课,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好几张纸,虽然年纪很大,还是这么一丝不苟。”
“包外公对我非常关心,经常打电话问山庄生意怎么样,还给我寄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人画册等,鼓励我提高文学、画画方面的修养。”竹海书画院院长李红告诉记者,竹海书画院也是在包辰初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天涯难隔故乡情
4月9日,包遂初、包辰初兄弟俩的画展《河山情怀》
在翠光阁举办,一家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家乡山河如画,很多景色都是小时候就想画的。”包辰初喃喃道,走过龙游的寸土存地,都能勾起他缠绵的记忆,“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我们想通过画作把感情抒发出来。”“用画传达希望、感恩,传达一切美好的东西,让家乡人透过我们的画,得到心灵的休憩。”包遂初坐在哥哥身旁,表达了同一个心愿。
前年,包遂初与几位老友在龙游相聚,后来,他又一个人回来,撑着雨伞,在蒙蒙细雨中,沿着江滨公园,在街头巷尾,在水边桥头徘徊。他说:“龙游景致漂亮,空气好,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城故事余音绕梁,感觉生活在这里的人幸福感都很高。”
这一份浓浓的故土情谊,牵系着他乡游子的心。兄弟俩对故乡的眷恋也影响着下一辈。不久前,包辰初的大女儿专门托朋友带了几千元钱,用于小南海竹林禅寺购置新的蒲团。只是因为她在竹林禅寺参观时,发现庙内不少蒲团已经很破旧了。
4月11日,两位弟弟包遂初、包大川一家人在庙下晓溪大竹海高山的千年红豆杉群下留下了珍贵的合照,包辰初因为腿脚不便没有成行。抗战期间,包辰初一家人曾避难于此,在李红的太婆家住了七八个月。“一定要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到山脚下也好。”包遂初这样坚持。
数十载光阴流逝,千年红豆杉下不知多少风流往事已成空,拳拳赤子家乡情却历久弥坚,未曾有变。

小城少年成才路
孩提时就对绘画特别喜爱,从旧书摊购得的《芥子园画谱》,成了包辰初入门的向导。当时正是龙游城艺术创作环境最好的时候,文化氛围浓厚,城中裱画店就有四五家,裱画店中随处可见龙游当地余绍宋、吴南章、唐作沛等名家字画,包辰初都是常客。“先生放课后,我便拖拉着书包钻进裱画店,天天都在裱画店里安安静静地看画。”
虽然家中从商,但文化氛围甚浓。“我们家有点儒商的味道,太公的书房里摆满了书,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熏陶成长的。”由于叔祖父和余绍宋是远亲关系,外公又是余绍宋的好朋友,经常邀请文人雅士相聚,包辰初也有机会常将自己的画稿送去求教。每次,老先生总是连连称好,赞不绝口。“对我有不少鼓励。”
1948年,包辰初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授课的先生有现代山水画的奠基者———黄宾虹,有以笔墨取胜的一代宗师———潘天寿,还有创建新潮画风的鼻祖———林风眠,从小城走出去的少年在这些大师的教诲指点下,逐渐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毕业后,包辰初被调入《杭州日报》任美术编辑。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他的创作得到积累,这使他有较多的时间深入工厂、学校、乡村体验生活,有更多机会接触美术界的教师与画家。“报社前辈知道我喜欢画画,有画展时都给机会,让我去参观。”中外、古今不同的画种,他都想方设法去观摩。画展中偶然见到的新技法新画风,他总要寻根究底,琢磨一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此时,包辰初等一批在外工作的知识分子第一次收到了家乡衢州市政府的来信。 “信里写得很热情,对我们有很多关心、鼓励,也提到有什么困难可以讲,政府会帮助解决。”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包辰初在办公室徘徊,感动地热泪盈眶。后来,龙游县政府也召集外地知识分子聚会,在知识分子的推动和帮助下,余绍宋研究会、华岗研究会、龙游书画院相继成立,包辰初与家乡的联系又密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