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第2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人们总是不吝用最华美的语言赞美母亲。在模环乡五都桥村,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用一颗赤诚之心、无私的爱养育着残疾女儿38年,而这个女儿和她毫无血缘关系。
昨天,记者走进五都桥村,感受这位“最美母亲”的伟大情怀。

门外一声啼哭,她养育瘫痪弃婴38年
38年前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睡梦中的吴素兰忽然听到屋外有孩子哭泣的声音,出门一看,门口多了一个竹篮,里面有个女婴,身上只有一张写着生辰八字的红纸。四下看看,并没有人影,她便把孩子抱进了屋。第二天一早,丈夫唐樟根去派出所报案。因为一直找不到线索,孩子便在家里住了下来,他们给她取名唐群仙。
吴素兰家很清贫,只有3间茅草屋,自己还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那时还未分田单干,夫妻俩在小队里出工,惦记着家里的小群仙,得空就跑回家,哨子一响,又匆匆忙忙跑回去干活。买不起奶粉,吴素兰便将糯米浸透炊熟再晒干,磨成粉末,加一点点糖,用开水泡给她喝。“那时候糖也吃不起,每次就只能加一点点。”就这样,小群仙渐渐长大,白白嫩嫩的,一天比一天好看。
但是,在孩子周岁的时候,夫妻俩突然发现,小群仙得了一种怪病,高烧不退,全身用力地绷紧,手脚都僵硬了。“抱着孩子走路去横山看病,看了一段时间,医生建议我们去龙游。到了龙游,好不容易挂上号,结果要交20元住院费,我们实在交不出来。”吴素兰说,那会儿,坐车到龙游车费才3毛钱,一斤猪肉才6毛4,20元不是个小数目。
两人抱着孩子在街上走,准备就这样走到天亮,路上遇到曾经下放村里的知识青年李方美。得知情况后,他把他们带去北门旅馆,出钱付了房费。可是,孩子生着病,一直哭闹,旅馆里住着不少外出采购的人,影响到他们休息,不少人骂骂咧咧地说:“孩子生病就要去医院,在这儿这么吵算怎么回事。”无奈之下,两人抱着孩子又出来了,就这样在街上走了一晚,直到天亮。
为了给孩子看病,他们去了不少地方。龙游、兰溪、衢化……听说哪里好就赶去。吴素兰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寿昌的土郎中找到家里来,说是保证能看好。于是,吴素兰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他要去喝喜酒,吴素兰还出钱给他包红包,在家住了50多天,天天上山采草药,最后还是不行。“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去衢化看,医生说是先天性的,没办法。”

365天,她一天也走不出家门
因为疾病的缘故,群仙全身都紧缩在一起,不能站立,不能行走,只会含含糊糊地说几句家人才能听懂的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8年来,吴素兰没有歇过一天,每天早上起来烧好早饭,她就开始围着女儿转。因为手脚都僵硬了,扳不动,穿衣服是件很费力的事。吴素兰得坐在床沿,把群仙使劲抱紧了,再把衣服套进去,裤子要躺着才穿得进去。群仙特别怕冷,冬天穿得多,一件一件加上去,吴素兰累得汗都出来了。
和所有女孩一样,群仙也是个爱美的姑娘。喜欢穿花衣服,头发上夹个漂亮的夹子就很高兴,还曾经有一条长到腰部的乌黑的辫子。洗头是件困难的事,因为肌肉僵硬,群仙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把头低下来。吴素兰得在她脖子上围好几条毛巾,使劲按着她才可以洗。“现在有淋浴洗头洗澡要简单点。前年才把头发剪掉,不然梳个头发就得一个早上。”吴素兰说。
为了把群仙固定在位子上,需要3张凳子,一张坐着,一张给她撑手,还有一张拦在前面防止翻到。她勉强能抓住勺子自己吃饭,但饭粒总是掉得到处都是。面前撑着的长条凳,吴素兰几天就要洗一次,已经洗白到几乎穿孔。
群仙大小便不能自理,吴素兰不能离开太久。有时候走开一会儿,群仙就拉了一身。冬天的时候,就更困难了。前年,因为脑血管堵塞,吴素兰在医院里住了半个月,家里只有唐樟根照顾。回家的时候,孩子换下来的裤子都有一大堆。“要是我不在,她身上都要长虫子。”吴素兰说,有时候自己也累得受不了,孩子还会发脾气不吃饭,“怨不得孩子,最可怜的还是她自己。”
去年,县民政局送来一张轮椅,空闲的时候,夫妻俩会推着她出去走走。不过他们也走不远,她坐不住,得用根带子绑着才行。“孩子38岁了,还没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呢。”

我有一碗饭,就不会少了她一口
当年,也有人劝过吴素兰,与其一辈子被孩子拖累,不如将孩子丢掉省事。“我说这种念头动都动不得,从小带到大,就和亲生的一样,我们不管她,谁来管?”
七八年前,乡政府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说可以帮她问问能不能把群仙介绍去福利院。那一晚上,吴素兰辗转反侧,一夜无眠。“孩子带到这么大,从来没离开过我身边,她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不会自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真的舍不得。”民政办的后来回复说,像群仙这样的没办法接收。
几年前,也有人来说亲事,吴素兰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孩子这个样子,能不能生孩子还不一定,要是嫁过去,别人不管她怎么办?不能让他们折腾。”吴素兰说,好多人都说他们夫妻俩傻,这样的包袱,能脱手就应该赶快脱手,但他们从没想过放弃她,“儿子也说,我们有一碗饭吃,就不会少了小妹的。”
朝夕相处38年,群仙也离不开吴素兰,有时候她要出趟门,孩子马上眼圈就红了。
让吴素兰欣慰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儿媳也很心疼妹妹,经常买衣服回来给她穿,整包整包的成人尿不湿买回来,还想着送她去杭州看病。“两个儿子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内蒙古,群仙在家,我根本出不了门,孙子孙女出生,我都从没带过。”

我爬不动的那天,女儿怎么办?
这几年,吴素兰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丈夫71岁,自己也有69岁了,而且身体不好,每天都得吃药,脑血管堵塞、高血脂,前段时间去做了胃镜,胃也很不好。群仙看着人很娇小,吴素兰把她从家门口抱到卫生间,不过四五米的距离,中间还得停下歇歇。“儿子跟我说,妈妈你有病一定要去看,不然万一有什么事,爸爸妹妹可怜啊。”吴素兰忍不住抹起眼泪。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是个道德模范家庭。”五都桥村党支部书记胡孝成说,带着这样一个孩子,越带负担越重。在年轻还干得动的时候,吴素兰夫妻俩从来没向政府要过补助,直到七八年前,才申请了低保。
“我们问她妈妈好不好,她哇的一声哭了。”模环乡干部王丽对此印象深刻。“阿娘阿爸可怜,帮我擦屁股穿衣服,辛苦!”唐群仙含糊不清地说出这样一句话。
“只要自己还爬得动,女儿就能活。”吴素兰揪心的是,以后如果她不在了,女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