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了“中国好人榜”9月份入选名单,有两位衢州好人上榜。一位是“最美医生”陈玮,另一位是龙游县社阳乡金龙村的张素梅。
是什么让一位普通的村妇从13亿人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好人榜?在她的事迹一栏里,有一句话是如此描述的:“好儿媳悉心照顾两个婆婆一个娘,浓浓亲情念孝经。”
坚守在金衢交界小山村
金龙村位于社阳乡东南的深山中,因位于金华与龙游交界而得名。
前往金龙村并不容易,前天,记者从衢州市区出发,一边问路一边赶路,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整整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小村很安静,静到坐在屋里能听见溪中的流水声。沿溪建着一幢幢气派的小洋楼,里面居住着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今年50岁的张素梅,如名字一般朴素,黝黑的皮肤上刻着深浅不一的皱纹,半头花白的长发扎在脑后,笑里透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
她的家在塘泗自然村北面的山坡上,屋子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平常就我一个人在家,所以家务事做得勤快些。”张素梅笑着说,她的儿子在金华一家4S店工作,已经安了家;女儿在本乡读小学,平时住校;而做泥水师傅的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在隔壁村里干活。
看着同村人一个个走出了大山,闯出了自己的天下,她反倒显得很平静。有人说她辛苦一辈子了,该到儿子家去享享福、带带孙子了。她说:“我必须留在这里,因为我是村‘两委’委员、妇女主任,村里的工作我有责任。再说,我出去了,我的妈妈还有两个婆婆万一需要照顾,怎么办?”
坎坷命运中学会坚强
张素梅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年轻时不乏追求者。她也向往着嫁到山外的有钱人家,告别山里的苦日子,可偏偏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
在她19岁那年,母亲被诊断为小脑老化,由于神经功能衰退,双腿一点点地丧失了运动能力。“妈妈太可怜了,连上个厕所都要爸爸抱她去。这样下去,爸爸累坏了怎么办?”于是,年轻的她主动帮起了父亲。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她将嫁出大山的念头埋在了心底。21岁那年,她嫁给了同村的泥水匠叶招成,并在两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
丈夫主外她主内,小两口的婚后生活被经营得红红火火,还盖起了小洋楼。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2000年的一天,叶招成外出时意外摔在了山路上,被发现时已没了呼吸。得知噩耗的那一晚,她以泪洗面,满头青丝竟然白去一半。“儿子才上初中,我们家造房子还欠着债,还有父母公婆需要照顾,他一走担子只有我来挑了。”
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在外地的同村人纷纷给她做媒,希望她嫁到外面,甚至还上门提亲,可次次被她一一回绝,“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真散了”。
最终,她选择同村的泥水匠管金祥。“他小我4岁,人很老实,又勤快。最重要的是同个村的,能照顾我父母与以前的公公婆婆。”在新家庭爱的温暖中,儿子接受了继父,她与管金祥也有了女儿。
同样的关怀给3个娘
再嫁后的张素梅并没有轻松多少,除了要为儿子与年幼的女儿操心外,还要照顾同住一村的三个“娘”。
离她家最近的是76岁的婆婆邓春娣。当天,老人正在厨房里干活。“我这几天不舒服,素梅打算带我去医院做个CT。”邓春娣告诉记者,她的脑血管与气管都不太好,“素梅人很好的,每天都关心我,经常拿东西过来”。谈话间,张素梅帮她梳起了头发。
接着,张素梅又带着记者来到她前夫母亲——71岁的张福兰家中。张素梅小心翼翼地搀老人坐到门口的凳子上,问她今天身体怎么样。“她脑血管堵塞,去年摔了三次,大腿都摔骨折了。”而其中两次住院是由张素梅照顾的,张福兰说:“我其他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这些年多亏了素梅照顾。我们有什么事情,一个电话她就过来,我早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女儿了。”
最远的是68岁的母亲胡秋香家。老人当天正在小院子里晒太阳。尽管瘫痪了30多年,在家人的精心料理下,胡秋香精神状态很不错。她笑着对女儿说:“我昨天还在电视上看见你,还拿了全国的奖。”张素梅笑着说,这是她应该做的。“她经常过来,带点生活用品,帮我擦身,剪指甲,很孝顺的。”
“我有能力就去做,当子女的孝顺是应该的。”张素梅告诉记者,她最怕的就是这个老人病还没好,那个老人又病了,“不过只要看着她们一天天好起来,我就满足了”。
不仅如此,要是张素梅前夫父母家里有任何需要,哪怕是修个水龙头,管金祥总会义不容辞地帮忙。此外,张素梅还与丈夫、儿子约定好,给三位“娘”购买东西时,都是同等的数量与分量,不厚此薄彼。
采访中,村民还向记者透露,张素梅自己的身体并不好,有骨质增生和颈椎病,“她依然照顾着三个娘,真不容易”。
张素梅认为,父母养育之恩是无以回报的,婆婆的恩情是应该铭记在心的,“趁能尽孝的时候多尽孝,不留下遗憾”。

与母亲胡秋香

与前夫的母亲张福兰

与婆婆邓春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