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新闻网>> 龙游旧新闻栏目>> 龙之游>> 龙游天下
【人物】针灸学家邱茂良
分享到:

  乡寺下村(今属溪口镇),从小极具悟性,接受能力很强,为新中国针灸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读书生涯是从学习古文开始的,对古汉语中的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常见语法等钻研得很透。老师讲课最怕他,因为他常常会把老师讲错的地方指出来。少年邱茂良勤奋好学,八岁时就能把《唐诗三百首》中的大部分诗背诵出来。16岁时考入浙江兰溪中医专科学校,并跟随名师张山雷先生学习内、妇等科,遂得其真传。1932年毕业后,邱茂良回家乡开业坐诊,翌年又远赴江苏无锡就学于针灸名家承澹?先生。在承老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针灸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经承老盛情挽留,遂执教于针灸研究社。同时鼎力协助承澹?先生在无锡举办中国针灸学校,先后招收学员300多名。该校还开设函授班,学员累计达一万多人,遍布国内各地,且远及朝鲜、越南、新加坡、印度、日本等国,其中有不少人后来都成为针灸界的名家,为人类的医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担任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邱茂良还兼任《针灸杂志》主编,为交流、研讨针灸学理论提供了平台。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锡针灸研究社被迫停办,邱茂良应浙江台州中医学校的邀请前往从事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的教学。三年后,因战事影响,台州中医学校又被迫停办,他不得不返乡。1941年春至1948年春,他在家乡开设诊所,服务桑梓,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前来就医者甚众,在龙兰汤遂衢一带享有盛名。

  1948年夏,承澹?在苏州恢复中国针灸研究社,邱茂良应邀前往,再次从事针灸学的函授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邱茂良接受知识分子改造。1954年夏,应江苏省卫生厅之聘,随恩师承澹?到达南京筹办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医学院前身)。从此,他先后担任主治医师、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针灸系主任,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顾问等职。

  邱茂良是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他的影响超越了国界,曾受聘为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针灸学会顾问。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始终把科研作为针灸临床的重点,坚持“以科研服务临床、以临床深化科研”,先后重点研究了肺结核、神经衰弱、食道癌、大叶性肺炎、溃疡病、小儿麻痹后遗症、泌尿系统结石、中风、病毒性肝炎等病种的针灸疗法,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邱茂良教书育人,桃李遍布海内外,曾长期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名誉主任,为大学针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文献研究、临床医疗科学实验和教学等方面成绩斐然。他所领导的大学针灸系先后成为全国针灸进修教育基地和国际培训中心,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其针灸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内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重点学科称号的单位。

  邱茂良教授说:“针灸是中医学的精华。实践证明,有许多疾病针灸的疗效胜过药物,且既经济又简便。过去针灸被士大夫阶层看作是‘小道’,登不上中华医学的大雅之堂,但我认为针灸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卓越的疗效,并有深奥的理论,值得深入研究。”他表示愿为继承和发展祖国的针灸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邱茂良认真查阅了《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历史文献资料,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针灸要打开局面,关键是医生要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敢于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扩大针灸治疗的病种。在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里,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探索,在门诊中设立内科、妇科及儿科等针灸室和许多专题门诊;在病区中收治各种内科和疑难病症,从而使针灸治疗病种不断扩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针灸理论方面,邱茂良教授坚持以经络学说为核心,深入钻研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和八纲证治等中医的基本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提高疗效。在针灸临床方面,邱教授要求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分别主客标本,应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法则,采取不同的针灸疗法。上世纪50年代,他所撰写的《针灸治疗肺结核291例疗效观察》论文,在全国针灸经络会议上作了交流,获得高度评价,被列入国家科研成果汇编。他主持的“针刺治疗胆结石症”科研成果,获得1978年江苏省科技奖。他领导全科同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用针刺治疗急性菌痢1236例,解除了患者的痛苦。邱教授在研究针灸治疗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机理方面有新突破,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邱教授是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先驱之一。早在上世纪五50年代初期,他就认为不应有门户偏见,而要相互取长补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的学术思想在医药界得到普遍的赞同。

  1981年,邱教授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临时顾问的身份,参与商讨针灸穴名国际化问题。日本等国专家主张采用统一编号代替穴名,邱教授则针锋相对地提出针灸为中国所发明,应按照国际惯例,尊重发明者保持穴名。在谈判桌上,他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经反复辩论,终于形成了在国际上统一使用中国针灸穴名标准方案,并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执行。

  1984年,邱茂良教授应邀赴英国、意大利讲学,听课人员除英、意人士,还有来自挪威、荷兰、比利时、西德等国的医生和学者。意大利一位教授说:“中国的针灸治疗太神奇了,几根小小的银针居然起到药物达不到的作用。”西方各大媒体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在多国电视台、报纸、杂志上作了大量报道。英国卫生部领导在下议院接见了邱教授,并交换了如何使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的意见。1990年,邱教授又先后赴阿根廷、挪威等国讲学,为中医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邱茂良教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年逾八旬时还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高级针灸人才。他总结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于1988年出版百万言巨著《中国针灸医疗学》。

  2002年2月10日,一代针灸大师邱茂良与世长辞,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