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名跛脚医生
虽然腿脚不便
但他是卫生院的忙人
平均每天要接待100多人次
他的病人尝尝念叨一句话——
“张医生的话是要听的。”
在龙游县横山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医师张汉雄已经待了26年,他几乎没有动过调走的念头,“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方圆几十里的老病号也成了老朋友,换到新的地方,我还不一定能适应。”
简单、纯粹,这是我们对张汉雄的第一印象。
8月22日下午,张汉雄像往常一样坐门诊。1点多,吃过午饭的村民陆陆续续来到卫生院。他们中,有来看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有来看感冒的,也有来咨询各种疑惑的,从杖朝老人到无齿小儿,涵盖各个年龄段。
“张医生,这两天,我的胃又难过了。”朱汝英熟门熟路地走进办公室,很自然地落座。
“什么症状?”张汉雄问道。“就是会恶心,肚子像被火烧一样。”朱汝英皱着眉头回答。
朱汝英挺健谈,见张汉雄对着电脑屏幕开药,她忍不住聊起了他们间的故事。“张医生,我认识很多年了,人很好,我女儿在广州医院上班,我去她那里玩,顺便检查一下胃,医生让我住院,我不愿意,回来找张医生开中药吃,吃吃效果蛮好。”不仅朱汝英,她的老母亲,有多年心律失常的毛病,也找张医生看。
“老母亲性子倔,但很听张医生的话。”朱汝英说,8月初老人家不舒服,哥哥从金华赶回来,把母亲送到张医生这里。张医生说要住院,老人家乖乖地同意了。“我妈说,张医生是为她好,张医生的话要听的。”朱汝英说。
“我从小就听张医生的话。”34岁的章涛接过话茬,这两天,他扁桃体发炎,找张汉雄看看。章涛虽是模环乡人,但遇到身体不适,就喜欢到横山镇中心卫生院找张医生,张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被村民广泛认可和喜爱的张汉雄,是卫生院的忙人,平均每天要接待100多人次,尤其是上午,用他的话来说,8点过,屁股坐到凳子上,基本上就没有站起来的机会,有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大部分病患,他都相识多年,不光光来自横山,还有模环、塔石等周边乡镇,不少人是一个家族或上下几代人,张汉雄都认识。
张汉雄为啥好?章涛想了想,“技术好、有耐心。”
章涛读初中的时候,认识了张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医生。“他做个检查,开点药,不用几天病就好了。”通过相处,章涛发现,跟张医生聊天,自己一点都不紧张。“他没架子,你问什么,他不像有些医生那样,一问一答,而是一段段讲解,你想问的问题,他都解答了。”就冲这份耐心,章涛认准了张汉雄。

在接待章涛前,张汉雄刚给模环乡新王村村民王昇配了药,王昇坐下后,他好好检查了舌头、面容,又量了血压,测了血糖。
“最近大便怎么样?”“水喝得多不多?”“甜的东西没碰过吧?”王昇是老病号,有糖尿病、肾衰竭。张汉雄问得相当仔细,王昇离开后,他还抽空拨了王昇母亲的电话,反复叮嘱用药量。
看诊期间,张汉雄的电话隔三差五响起,大部分电话没有标注名字,但他接起后,马上就听出对方是谁。
“这个老人80多岁了,他等下就来,陪女儿配药。”“这个人患支气管炎,问我常用的药,有没有货,他想明天过来。”张汉雄一边指着号码,一边解释。他说,很多村民的电话,自己并没有标注,但因为经常接听,早就记在脑子里。有时候,遇上某个老病号久久不来电话,他还要主动联系一下,确认无碍才放心。
“张医生的电话和微信,我们都知道的。”一位患者说,张医生的电话是就医热线。

相处多年,张汉雄跟不少村民成了朋友。
“有个老叶,家里种了香瓜、西瓜,来看病的时候也会给我带一点。我不要,他的脸瞬间黑下来。大约10年前,腰塘边村的老王女儿感觉脚痛,来我这里看,我摸了摸有些不对劲,结果到大医院一检查是肿瘤,小姑娘做完手术后恢复不错,考大学的时候还叫我喝喜酒。”说起这些,张汉雄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说,被患者肯定,这是为医者的最大成就。
正说着,一对婆媳带着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进办公室,“张医生,小孩子手指被菜刀切伤了,给包扎下。”
“我这里有病人,我给你叫同事。”张汉雄起身,带着婆媳往抢救室的方向一路快走。他的走路姿势有些奇怪,一拐一拐的,看着像是跛脚。
张汉雄患有小儿麻痹症,他并不避讳缺陷,说:“3岁那年发高烧,落下了毛病,后来做矫正,吃了不少苦头。”
正是这段经历,张汉雄从小立下做医生的志愿,并且为了这个理想,复读了整整3年,最后考取赣南医学院,1996年大学毕后分配到横山。“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其他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张汉雄说。
从医26年,张汉雄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不厌其烦地与患者沟通、讲解,及时宣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

尽管自己行动受阻,但遇上病人有需要,张汉雄还提供上门服务。
2020年,在距离卫生院三四里地的余岗村,有一村民因车祸高位截瘫,需要长期导尿。起初,卫生院领导安排年轻女护士上门,但因为各种原因,她有顾虑。张汉雄听说后,在一次党员会议上主动请缨,说:“我是党员,又是男的,年龄也50岁了,还是我去吧。”
从此,张汉雄每月都要前往余岗村,给村民更换导尿管。这事情,他已经坚持一年多了,上门次数多了,患者家属及邻里村民都认识了这个“跛脚医生”,看到他上门,总是热情地招呼他到家吃个便饭,张汉雄总是委婉地拒绝。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又实在的医生。”住在白马桥村的村民何雪娥说,她妈妈患有高血脂,她经常跑到横山镇中心卫生院,只要看到张医生,就问个不停,“他没什么脾气,病人再烦,也是乐呵呵地解答,有时候当面没有说清楚,他还会打电话或者微信聊。”

在横山待了26年,张汉雄目睹了卫生院的医疗环境一天天变好,“我们现在可以做动态心电图,有进口的彩超,有30多张住院床位,可以做阑尾炎等手术,还设立了口腔科、康复科、糖尿病专家工作站,可基本满足周边村民的就医需求。”
这样的变化,对深耕基层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来说,不仅是进步更是底气,“我们为群众健康撑起‘保护伞’,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张汉雄说。(部分图片由张汉雄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