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十几年
因为朋友的一句话
干了30年包工头的他
转行做起了农场主
如今
4000平方米的面积
3500多头羊
每年100多万元的创收
他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成了大多数人的榜样
他就是横山镇上向徐村东王自然村的
——李军华
“咩咩咩……”8月9日,我们还未走到农场就听到了清脆的羊叫声,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羊粪味。走近后只见到,一格格分好的栏框里“住”着小羊们,少的一只,多的有五六只。有的栏框里,还有刚生产完的母羊和小羊,小羊就跪坐在母羊身边安心地吸奶。
烈日高悬,天气炎热,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再舒适不过。但是,李军华却选择在农场里照顾他的小羊。
皮肤黝黑的他穿着的蓝色短袖早已被汗水浸湿,而他正低头忙着烤羊肉,准备招待即将到来的客人,“现在也经常有人来农场烤羊肉吃或者有些直接买回去自己烤。”
李军华,今年55岁,是龙游翔宇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七年前,李军华还是一名工地包工头,最早的时候在龙游造纸厂包工程。“我20岁就出来包工程了,干了三十年。”
不知为何,十几年前,李军华的耳朵得了神经性耳聋,他到杭州各大医院都看了遍,但医生都说,看不好了。所以旁人与他沟通时,都得贴着他的耳朵提高音量才行。
但这样的李军华,却依然在养羊的道路上,干得“洋洋洒洒”。
农场里,即便耳朵不便,李军华还是那个合格的“导游”。
“我空的时候就会来转转,看看有没有小羊拉肚子或者有什么问题。”李军华说道。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李军华的羊圈四周也不是全封闭的,都留着一条长长的口子,小羊的脚下则是网格式的分布。“这样可以很好地通风,羊的粪便也可以顺着网格掉下去。”李军华边走边介绍。
“我每天还要定时定点的给羊喂饲料和打扫粪便,羊生病了也要自己打针......”
农场也从刚开始的没有盈利没有收入,到如今每年一百多万的纯利润收入,这中间李军华也有自己的门道。
从包工头到养殖业,跨度如此之大,李军华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李军华的工程生意处于低谷期,让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那个时候工程很难做,我去养羊的朋友那考察后,发现湖羊养殖确实发展得很好,回来就开始养了。”在朋友的鼓励下,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开始筹建养殖场,正式开启养羊创业之路。
本就没有经验,再加上耳朵听不清,创业之路更加困难。但是李军华也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说干就干,没有场地,他就到当地的农民手里承包了20亩地。没有养殖许可证,他就去当地的农业局审批。总投资要八百万,钱不够,他又去银行贷款了三百多万。
一切都准备妥当,最关键的就是小羊仔了。刚开始,他也很犹豫到底是什么品种的羊比较好饲养,后来也是听朋友介绍湖羊比较好养,而且可以介绍购买渠道。于是二话没说奔到杭州买了500只小羊仔回来。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7年6月,李军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农场。
“本来以为小羊仔只要每天给他吃料草,不要让他生病就好了。”但是做养殖哪有这么容易,刚开始养时,羊圈里的羊老是生病死亡,基本上每两三天就会死一头小羊。仔细算来,一年之内就已经死了100头小羊。“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不知道第二天该怎么办,而且身边也没有懂养殖的人。”
正当李军华一筹莫展时,他偶然了解到江苏盐城乾宝羊场,可以学习养殖技术。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立马赶到江苏去学习了一个星期,之后还去往湖州、萧山等地学习。
回来后他才了解,“原来羊不能喂太饱,羊在出生后抵抗力比较差要格外关注......”说起这些,李军华如今已经如数家珍。后来,为了增强羊仔的抵抗力,他还专门和一家药厂合作,把药厂废弃的中草药渣按一定比例添加进饲料里,“我这种饲料,其它养殖场都没有。”
不仅如此,现在的李军华一眼就能看出湖羊是否生病,他还做起了“兽医”,如今,给羊打针于他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后,李军华的羊场便再也没有出现小羊大批量死亡的情况,羊场的运营正式步入正轨。
“小羊每天都会吃掉一车的料草。”“你看,那就是存放料草的地方。”李军华边说边指着农场旁边的一间棚,地上摊着的正是草药和一些玉米等原料混合起来的草料。每天一车,一车十吨的量。像这样的料草李军华每周都要去药厂拉两趟。
看着小羊一天天长大,李军华也开始期待能够有所收益。如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横山镇有羊肉也许对别人来说是难题,但是对他来说还算容易。
李军华性格开朗,为人朴实,做了三十年的包工头,结交了不少朋友,在养殖的路上也认识了很多人。“在朋友圈自己推广,身边的朋友亲戚也会帮我介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朋友带朋友,很快李军华的销路就打开了。
如今,在李军华的细心经营下,农场已经成为全县最大的湖羊养殖场,养殖面积达4000平方米,湖羊数量也从原来的500只发展到了2500只,年净利润可达150余万元。“等今年下半年母羊产崽了,数量就可以达到3000只。”李华军高兴地说,他的湖羊供不应求,销往杭州、湖州、嘉兴、金华等地,名声越来越响亮。
除了农场羊肉的销量好,他的农场经常有外地“学徒”来农场,想学习李军华的养殖技术。毕竟现在的李军华在养殖上称得上半个专家了。
前段时间,就有嘉兴的养殖户找到李军华的养殖场,抓了二三十只小羊回去养殖。“他们有问题打电话过来我都会帮他们解答。”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李军华都愿意倾囊相授。
也许正是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他人“撑把伞”。在生活中李军华还是个热心人。在他雇佣的六个人中,还有两个也是残疾人,余菊英夫妻俩就在李军华的农场工作了6年,“我老公是听力四级残疾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对我们很好,每年有10万元的收入,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很好。”
对于未来,李军华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买自己的羊肉,也欢迎更多愿意学习技术的可以到他的农场学习,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